齐河:实施文旅活县战略 赋能高质量全面小康

编者按 按照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近期我市开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各县市区积极参与,深入调研总结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形成调研报告50余篇。其中齐河县、乐陵市的两篇调研报告被评为省级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临邑县的调研报告被评为三等奖。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3篇优秀调研报告,以展现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就。

近年来,齐河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巩固绿色农业、做强现代工业、升级传统商贸业的基础上,把文化旅游作为立县产业来打造,大力实施文旅活县工程,改善经济结构,拉动产业升级,促进稳定就业,不断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赋予新动能。 2014年以来齐河县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被省政府评为“2019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发展历程

齐河县位于德州市最南端,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1年7月之前,齐河传统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几乎没有旅游景区和业态,县域经济以传统农业和工业为主。2008年,齐河黄河北展泄洪区“解禁”,齐河顺势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把发展旅游作为加速推动新兴动能培育,全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举全县之力打造黄河生态城。先后引进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10余个,全部建成后规模体量媲美长隆旅游度假区。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保利集团、碧桂园集团等名企先后落户,保利医养健康项目、碧桂园温泉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拉动齐河形成千亿级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齐河在不断培植壮大旅游项目集群的同时,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一年一个大跨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余项,是全省唯一的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单位。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7个,其中4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精品采摘园各5处,省级开心农场2处,星级农家乐11处,省级乡村旅游培训基地1处,基本形成了涵盖娱乐体验、科普教育、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等产品体系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据统计,2019年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34亿元,同比增长1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3%。

经验做法

(一)立足资源优势,找准发展方向。齐河位居京沪经济走廊和黄河生态走廊的交汇处,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要西翼。境内交通密集度在全国县市领先,有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5条国省道和7个高速出入口,20分钟到济南市区和济南西客站,30分钟到济南遥墙国际机场,4座黄河大桥与济南相连,是济南半小时生活圈的重要节点城市。齐河县依托沿黄岸线62.5公里的黄河旅游观光风景带,成功入选山东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依托温泉覆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打造了“齐鲁温泉城”温泉养生特色名片;依托森林覆盖率47.2%的百万亩林海和黄河湿地公园,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齐河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准确把握国家对黄河之滨有关政策的重要机遇,确定了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思路,加速推进旅游项目落地,吸纳济南及周边旅游市场需求的溢出效应。(二)抢抓政策机遇,做好顶层设计。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名片。齐河坚定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把打造生态环境、完善基础配套作为头号重点工程。齐河黄河北展泄洪区允许开发以后,齐河抢抓政策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以国际视野高质量规划建设了63平方公里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黄河国际生态城。早在黄河国际生态城开发之初, (下转A4版)

(上接A1版)齐河就锚定了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医疗健康三大板块的战略布局,明确了三分之一绿地、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中又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出“蓝绿空间70%以上、建设空间不超30%”,对标雄安新区、咬定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立足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一体两翼、一轴两廊”组团式布局空间结构的重要“西翼”,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先造环境再造城,先导功能再开发,坚决不建水泥森林、坚决不建大面积玻璃幕墙、坚决不破坏生态环境本底,打造以绿为底、以水为魂、水绿交融的水城、绿城。

为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齐河坚持顶层设计,高质量谋篇布局,聘请知名设计机构编制完成了《齐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山东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总体规划》《齐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10余项规划,将旅游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多规合一”,为文化旅游发展创造条件。多次举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文化旅游领域专家,共聚齐河探讨创新发展之路。

(三)打造项目集群,形成规模效应。筑巢引凤来。齐河以大项目投资开发为支撑,从零起步,通过持续性、突破性、颠覆式创新,构建起了全域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在一片黄河荒滩上创新建立了“产城一体”的文旅新城,促进了高质量全面小康。

2011年7月,齐河引进的首个旅游项目,投资10亿元的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建成营业,并于2012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4年4月,投资36亿元的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建成营业,于2016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8月,投资6亿元的泉城欧乐堡水上世界建成营业……随后,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齐河博物馆群、齐州国际大酒店、齐河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等大项目接踵而至。截至目前,齐河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文旅项目22个,总投资额896.4亿元,逐渐形成文旅投资热岛效应,受到行业热切关注和好评。根据科学评估,项目全部建成营业后,年接待游客可达800万至10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10亿元,解决8000至10000人就业,拉动第三产业上百亿元。(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配套。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齐河县将营商环境视为发展的生命线,以环境的大优化促进大招商,全力支持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为重点文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土地政策、各类扶持资金、专项贴息贷款等,为企业落户扫除后顾之忧。设立齐河县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产业扶持政策和年度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尤其在用地保障方面,为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供应土地指标相当于全县两年的土地计划指标和增减挂钩挖潜指标总和。相关部门全部盯靠一线,对文化旅游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秉持“项目区内不干预,项目区外全服务”的原则,通过招商、稳商、扶商、富商等系列政策,为旅游项目策划、规划、审批、建设、运营等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营商环境的优化同步拉动了齐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投资近60亿元,打造“快旅慢游”“内畅外联”旅游大交通体系。紧邻景区建设了齐河黄河大桥、京台高速生态城出口、太青高铁齐河站、齐河客运中心,建设绿道、骑行专线、慢行系统近百公里,开通到景区的5条济齐跨市城际公交,完善设置国标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游客驿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厕所革命”,高标准完成城、乡、景区厕所建设。高标准建设了智慧文旅平台、旅游大数据中心、文旅云服务平台、旅游集散中心、集散服务点等设施。建成阿尔卡迪亚、安德湖等特色酒店6处,在建铂海、保利等五星级标准酒店4处,形成特色酒店集群。(五)拓展产品供给,发展全域旅游。过去旅游业单纯的门票经济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齐河将三大产业调整和整合的精品注入旅游休闲功能,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林业、旅游+教育等“旅游+”模式,在全县打造了十大类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以泉城海洋极地世界等为代表的科普研学旅游产品;以齐河博物馆群等为代表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以骑士度假酒店、蓝海御华温泉酒店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黄河湿地公园、荣盛国际高尔夫温泉小镇等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旅游产品;以时传祥纪念馆、孟祥斌纪念馆、党员教育体验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以鸿翔通用航空为代表的低空观光旅游产品;以银座购物广场、德百新时代广场等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购物旅游产品;以“一环两带多点”乡村旅游精品主题农场园区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以生态齐河·黄河湿地马拉松、中国攀岩联赛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产品;以大清河公园、城市游园等为代表的城市休闲游憩旅游产品。

大力实施旅游商品开发行动,设计开发了“齐河有礼”品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60余种。突出“精品化、宜居性”理念,规划建设景观园林50余处、“口袋公园”100处,城市绿地率达到35%,全县城区十步一小景、百步一公园,实现“春天有花,夏天有绿,秋天有果,冬天有景” ,让游客出门即见绿、转角遇见美。(六)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连续九年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媒体投放了齐河旅游宣传广告。先后举办京津冀鲁协同发展旅游城市联盟成立大会、齐河全域旅游产品推介会、乡村振兴产业招商恳谈会、山东省旅行社社长年会等大型营销推介活动,持续组织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京沪推介会、精品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组织举办黄河湿地马拉松比赛、中国攀岩比赛、天空音乐节、热波音乐节等活动,让节事旅游成为文旅休闲消费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大学生毕业季、开学季,开展了好客山东国际大学生文化旅游节、齐河文旅走进大学城暨山东大学生齐河旅游专线开通仪式等精准营销活动。鼓励知名企业,通过举办炫彩新春元宵灯会、3D城堡夜光幻影秀,冠名黄河音乐节等形式,实现多维度合作共赢。通过举办日韩企业家高尔夫友谊赛等方式,积极拓展境外市场。真正实现了主流媒体有声音,重点区域有形象,让齐河旅游产品形象宣传多样化、系列化、实用化,真正叫响了“黄河水乡、生态齐河”旅游品牌。(七)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齐河县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旅游市场监管综合服务大厅,建立责任清单,深入推进旅游市场秩序监管随机抽查。每逢节前召开专题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召集相关部门,统一部署假日旅游安全工作。本着“行业抓党建,服务促发展,旅游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在重点景区设置“齐河义游党员志愿服务站”,通过义游党员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落实《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旅游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主要启示

(一)顶层设计是前提。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必须做到顶层设计、站位高端、谋划长远。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盘考虑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否则就会造成无序发展,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甚至造成恶性竞争。齐河正是因为坚持规划先行,才形成当今黄河国际生态城巨型项目引领,乡村旅游“小项目”遍地开花的美好画卷。(二)项目引进是关键。县域旅游业的兴起除了依靠自身丰富的资源之外,大多都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做大做强的。齐河文化旅游业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泉城”系列、博物馆群、黄河水乡湿地公园、温泉综合体等重特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和骨骼框架。(三)成果共享是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如果仅仅依靠景区的门票经济,最终受益的也只是少部分人。齐河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在发展旅游大项目的基础上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补充,按照“全省有试点、全市有亮点、全县有重点、乡镇有特点、村落有看点、园区有卖点”的工作思路,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税收,提高了知名度,也促进了群众就业和百姓增收,真正实现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齐河县委宣传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