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义:为惠农政策落实提供资金保障

8月27日,农发行山东省分行与德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家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等领域深化合作,就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达成252亿元融资意向。“农发行德州市分行作为全市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将进一步坚定‘政府的银行’这一职能定位,紧跟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市工作安排,立足自身支持领域,全力服务我市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9月15日,农发行德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学义接受采访时说。

守好“看家主业”保障农产品产业链有效供给

王学义介绍,粮食收购最重要的是资金保障。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粮棉油信贷业务是其“看家本领”。农发行德州市分行全力保障储备粮油增储、轮换和最低价收购,充分发挥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截至8月末,粮油贷款余额33.3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夏粮收购贷款5.4亿元,支持收购小麦4.78亿公斤。“我行积极支持粮食市场化购销,创新‘信用保证基金’模式。利用武城县成为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县的契机,与武城县财政局、粮食局合作推出‘粮食信贷担保基金’,企业贷款时基金可以扩大10倍,实现了‘四两拨千斤’,有效解决了粮食企业担保难题。”王学义说。目前,武城县中天粮食储备库、武城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两家企业通过“信用保证基金”分别获贷1000万元和3000万元。

此外,王学义还表示,农发行德州市分行助力稳定生猪产业链。主动对接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精选目标客户,积极支持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猪肉储备调控体系建设,着力保障生猪稳产保供。大力支持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优化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积极支持粮食物流园区、粮食仓储和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助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聚焦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在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有3个着力点,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 ”王学义说。

王学义介绍,立足我市丰富的土地资源,农发行德州市分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两项土地指标”模式,破解乡村振兴项目融资“桥”和“船”的问题。累计审批“两项土地指标”贷款42.2亿元,已投放14.9亿元,支持7个县、277个自然村合规稳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积极跟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向上争取优惠信贷政策,累计审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类贷款26.8亿元,已投放13.4亿元。同时,正在跟进对接项目4个,贷款25.61亿元,努力在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全力支持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全市棚改计划实施,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60.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向11个项目发放棚改贷款10.9亿元,支持的21个棚改项目,使2.49万户、8.95万居民告别棚户区,居住条件和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善。同时,落实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审批全省金融系统首笔县域老旧小区改造贷款2.3亿元,已投放2亿元,支持乐陵市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此外,夏津县4.67亿元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城区道路改造工程PPP项目和禹城市9.9亿元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PPP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王学义介绍。

产业扶贫以购代捐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我行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做好产业扶贫,积极支持东西部协作扶贫,开展‘万企帮万村’扶贫活动。 ”王学义表示。

王学义强调,要突出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农发行德州市分行向华源公司发放产业扶贫贷款9850万元,由华源公司提供帮扶资金50万元,以入股合作社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帮助贵州锦屏县罗丹村124名贫困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200元。“我行还开展了东西部协作扶贫,动员辖内2家贷款企业向贵州省威宁县教育局捐款50万元,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资金。引导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动员本地4家企业对陵城、武城、禹城、夏津4县市区的4个省定贫困村捐款9.5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改善。 ”王学义说。

农发行德州市分行认真落实市政府及上级行关于东西部协作扶贫中消费扶贫的有关要求,通过组织全辖职工开展以购代捐、食堂定向采购等方式累计购买西部扶贫产品22万元。其中,12万元购买重庆秀山扶贫产品、10万元购买定点县及“三区三州”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农发行德州市分行将充分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政策性优势,准确把握‘定位’‘模式’‘协同’‘精准’四个关键,全力服务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作出更大贡献。 ”王学义如是说。

□本报记者芦瑞瑞 本报通讯员李建忠魏秋颖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