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村今变“景区村”

▲西店村村民在三红梨林里劳作。 记者王志伟摄

8月16日,走进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就看到在村委会大门口赫然挂着“游客接待中心”的牌子,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2019年,西店村仅旅游业收入就达到了50万元。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到,这个5年前有名的省定贫困村、空壳村,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园林村”“景区村”。

处处皆绿满眼皆景

“西店村有多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百亩桃梨海棠美,一池荷塘满村香。 ”站在村南头育有莲藕、龙虾的池塘旁边,西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祥自豪地说。在他身后,连片的荷叶铺满池塘,莲蓬、荷花随风摇曳,透着悠悠花香。道路两旁,一棵棵柳树伸出细长的枝条,翠翠绿绿的叶子在微风轻拂下,像一叶叶扁舟在轻轻荡漾。微微泛红的海棠果、龙峰桃、三红梨缀满枝头,果香在翠绿中流淌。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和废弃的宅基地上,有的被栽种上国槐、芭蕉树等树木,有的被开辟成果蔬园,藤蔓上挂满了丝瓜、豆角、黄瓜等,远远望去,处处皆绿、满眼皆景。近年来,西店村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国家级森林村居”。

厘清思路确定方向

西店村的蝶变,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山东理工大学的省派第一书记朱玉国来到西店村。彼时,这个有151户436人的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1户,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3成,其中,国家标准贫困对象23户。

时年52岁的李福祥已经担任西店村党支部书记近20年,他为了带领村民走上小康路,没少花心思、下功夫,但是一直找不到好门路。

朱玉国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广泛交流后,快速融入班子,敲定了打造“美丽西店、生态家园”的发展思路。

2015年,西店村有了上级拨付的30万元扶贫资金。朱玉国和李福祥商量,决定请养牛能人陈海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首批15户贫困户养牛,第一年出栏29头,每头纯收益3500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一下让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

西店村采取股份制运作模式,31户贫困户每户按5000元补助资金入股豆芽种植项目。贫困群众王立荣自此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 ”王立荣开心地说。

此后,利用各级扶贫资金,西店村又先后上马了200亩的西府海棠种植项目,200亩的龙峰桃种植项目,100亩的三红梨种植项目和林下150亩的沙参、射干特色种植园建设项目,不但解决了贫困户的收入问题,村集体年收入也达到25万元。

发展循环经济挖掘“农旅矿”

西店村还摸索出一条循环产业链:把豆芽种植项目产生的副产品豆皮,用于牛饲料;养牛项目回收的牛粪,可供应沼气池,生产有机肥;沼气池可以处理生活垃圾、庭院落叶;腐熟肥技术可以将秸秆、沼渣、牛粪的生态循环再利用。

富了口袋后,朱玉国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下,西店村开始从美丽村居上继续挖掘“农旅矿”——相继对主干道进行硬化并铺设花砖、粉刷外墙、清理卫生死角、增设垃圾桶;把48处废弃宅子一次性清理出来,发展农味十足的特色旅游;投资10多万元,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和种子,还教给他们种植、嫁接技术,让村庄实现一步一景、处处皆景;与此同时,平整村外坑塘50余亩,开发了10亩藕塘、40余亩鱼塘,打造了乡村旅游的核心景观。

如今,西店村被列入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功能拓展型试点村、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省级联系点等。“我们的目标是把西店村建设成田园观光综合体,并利用四周丰富的水系资源,打造水上项目基地。 ”李福祥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任立松王志伟屈大鹏本报通讯员王玉磊吴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