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庄镇:做活水文章甘泉润民心

立足“两湖”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丁庄镇:做活水文章甘泉润民心

丁庄村村民在大棚内为套种的葡萄修剪枝叶
张振凯(右)陪同区委书记马常春(左)调研乡村游
陵城区首届休闲垂钓节在丁庄镇举办
德州市首座玻璃栈桥—薛庄悬索栈桥
“印象·大薛庄”景区全貌


  □本报记者 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 李子蔚 杨宝玲
  驱车行驶在去往陵城区丁庄镇的乡村公路上,一片片澄澈水面相接,一座座蔬菜大棚相连,一盏盏双鱼环抱的路灯,域内路网纵横,车辆忙碌穿行,形成了丁庄镇一道道风景线。
确定发展思路依托水——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8月3日一大早,石庄村村民孙敬喜便来到自家大棚,采摘、装车,准备将蔬菜送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售卖。“村里的路修好了,运菜进城就是一脚油门的事,下雨都不用穿雨鞋。 ”孙敬喜高兴地说。
  石庄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村内的路都是土路,村民出入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运输蔬菜极不方便。“必须尽快为村民修好道路。 ”镇党委书记张振凯2017年到任后,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组织实施……去年6月底,石庄村的3条土路全部硬化通车。
  道路的通车也代表该镇发展思路的形成。丁庄镇位于陵城区西南部,离德州主城区较近,距高铁德州东站仅有10多分钟车程,京台高速穿境而过。辖区内有马颊河、笃马河等5条河流,得月湖、仙人湖是德州市重要的饮用和工业用水源地,两湖面积2.4万亩,占全镇面积两成以上。
  2017年底,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研,理清发展思路:依托水资源优势,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做足做活水文章,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改善民生,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要把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在丁庄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动员大会上,张振凯掷地有声。
培植优势产业借力水——
种大棚、建景区,鼓起百姓钱袋子
  水资源丰富使得生态环境良好,丁庄镇种出来的蔬菜品质高、声誉好,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全镇有820个温室大棚,大田蔬菜1200余亩。“粮食哪有葡萄‘甜’!”丁庄村38岁的大棚种植户丁宗山说,“今年我们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大棚菜地里套种了新葡萄品种阳光玫瑰,明年就可以上市了,预计1斤能卖到10块钱!”丁庄村今年建设了9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其中3个由村集体经营,6个由农户承包,目前集体经济收入都超过4万元,实现了农户集体双丰收。
  为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该镇选取丁庄、大刘、石庄、王蛮4个经济基础薄弱但村班子战斗力强的村庄为试点,投资800万元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大刘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石庄和王蛮等村集体收入也都超过4万元。“我镇蔬菜种植优势明显,但短板也很突出。”张振凯介绍,该镇的蔬菜品牌意识不强,附加值不高。为此,丁庄镇注册了“丁庄两湖”蔬菜商标,在省派陵城区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扶下,举办了“丁庄两湖”线上品牌推介会,传统农产品搭上了网络销售快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此外,该镇计划在石庄村建设一处面积约7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看到家门口种菜能致富,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大刘村32岁的刘恩果此前一直在上海打工,今年也带着媳妇回到村里承包了1个大棚。
  除了种大棚蔬菜,该镇还通过发展乡村游壮大村集体经济。
  夜幕降临,薛庄村玻璃悬索栈桥上的霓虹灯亮起,映照出“印象·大薛庄”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美丽夜景,这里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薛庄村内有马颊河、马颊岔河两条河流流经,以前曾利用坑塘组织钓鱼和龙舟比赛,有一定知名度。在此基础上,该镇积极联系洽谈,引进了爱尚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规模化开发建设“印象·大薛庄”项目,在马颊岔河上建起全市第一座玻璃观光栈桥。 2018年,该景区被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
  去年国庆假期,该镇在景区举办了万株菊花展、垂钓比赛、美丽休闲乡村(薛庄)推介会暨旅游休闲美食文化节等项目,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40万元。“只要打好乡村旅游和蔬菜种植这两张王牌,我们的集体经济发展就有了保障,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才能加快。 ”看着办公室墙上张贴的《丁庄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线路图》,张振凯信心十足地说。
补足短板群众用上水——
黄河水到地头,浇地不再愁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 6月22日,闫庄村村民闫金增来到田间浇地,看到河水流向田间,闫金增感慨:“以前由于沟渠不通,黄河水过不来,我们浇地费时又费钱,现在沟渠通了,黄河水直接流到了地头,大伙儿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了。 ”
  丁庄镇共有27个村庄,耕地4.89万亩,2万多口人,人均耕地2亩多。 2018年4月,张振凯到闫庄村走访贫困户时,有不少村民反映:由于沟渠淤积严重,再加上一些“竹节”沟、断头沟,黄河水过不来,村民浇地只能多级提水,最多的甚至5级提水,浇1亩地要花70多元钱。
  张振凯了解到这一情况,迅速部署摸底调研,每条沟渠都实地查看,并将情况提交党委会研究解决方案。
  由于地下水苦咸,其他乡镇“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路子在丁庄镇行不通,怎么办?镇党委成员统一思想:不管镇上有多困难,必须优先解决这个百姓最头疼的难题。他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邀请陵城区水利局专家规划设计,明确标准。对原有的沟渠普遍挖深2米,并根据周边村庄耕地用水量进行拓宽,最多的挖深5米,沟渠宽度达到20米,彻底消灭“竹节”沟、断头沟。
  近3年来,丁庄镇抓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调运土方2.3万余立方米对4.046公里的丁东路进行翻修升级改造;投资600余万元对全长2.4公里的353省道至镇政府驻地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实施丁东路西延线道路修建工程,全长4.3公里,油面宽7米,方便了群众出行;投资759万元,新建面积1600平方米的丁庄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并配套购置医疗设备,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门诊,设立公共卫生、预防接种、中西药房等主要科室,提高群众医疗水平;对丁东路和向阳街进行美化绿化,安装路灯63盏,种植樱花树4300余株;种植果树、白蜡、杨树9万余株,改扩建文体广场1万余平方米,绘制文明新风宣传画6000多平方米;实施教育全面改薄,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完成了丁庄高级小学、河沟刘、石庄3处学校校舍及薛庄小学、明德小学5处学校室外跑道的标准化改造提升工作,校舍总建筑面积6543.27平方米……
  记者离开时已是华灯初上,一排排火红的双鱼灯在夜空下闪烁,也预示着丁庄镇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
  壮大现代农业、打造 AAA景区,是丁庄镇因地制宜将水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有益探索。
  每一个镇街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禀赋,关键是要深入进行镇情街情调研,善于发现和挖掘,科学定位,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规划;在产业推进过程中广开言路,广集智慧,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参与产业发展。
  只有坚持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才能做到“点石成金,变土为宝”,才能实现镇域、街域经济的提速发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