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产业强起来 百姓富起来

我市坚持脱贫攻坚与致富奔康相结合,以产业扶贫为核心,走出脱贫攻坚的德州路径——产业强起来 百姓富起来

▲在庆云产业扶贫项目水发农业科技园区,工人在修剪西红柿枝叶。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邓静董天力本报通讯员孙立刘丽莹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坚持脱贫攻坚与全面致富奔康相结合,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划区作战,整体推进,协同奔康,走出了一条以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德州路径。

精选产业,紧盯市场“导航灯”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产业扶贫出成效,须尊重市场规律、紧盯市场“导航灯”。

8月3日,在临邑县德平镇政府大院北侧的扶贫工坊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缝制无纺布中药袋。扶贫工坊租赁给德平镇腾跃包装制品厂和临邑兴雅德服装有限公司,年租金26万元,建成两年来,收益及时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德平镇,像这样的扶贫工坊有10余个,涉及玩具制作、木器加工等。

谈起投资建设扶贫工坊的初衷,德平镇镇长张万里解释:“扶贫产业与市场需求对接,才更具发展前景。德平镇有很多中小型加工企业,对车间需求量较大。通过各级评审,最终决定上马这个项目。车间建成前,我们就与不少加工企业达成了租赁协议,所得租金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提供了稳定的分红。 ”

什么样的项目符合市场需求?适合当地实际?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扶贫产业项目库和建立项目评审制度的意见》,健全完善项目库、专家库和乡镇初审、县级审批、市级审核备案的“两库三审”机制,市、县两级扶贫产业项目评审实行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度。市级成立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专家库,依据项目评审内容独立行使评审权,客观公正地提出项目评审意见。同时,严格项目评审程序,严格按照集中评议、实地考察、形成评审结论等程序进行。

层层把关下,一批见效快、效益好、管长远、带动强的扶贫项目在各县市区遍地开花。扶贫项目从传统的种养项目,延伸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项目,真正通过产业扶贫,拉长补齐农业产业链条,让小项目变成大项目、小产业变成大产业。

紧密抱团,构建脱贫共同体

“我负责分苗、拣苗工作,年工资收入8000元,此外,年分红收益1100元。 ”日前,在庆云县沃森公司仙草源铁皮石斛专业种植合作社,尚堂镇菜张村贫困群众秦国香说。

庆云县与沃森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组建起200余名贫困群众加入的合作社,并由合作社将扶贫资金95万元投入沃森公司,合作建设高标准铁皮石斛种植大棚80多个。每棚年收益5万元,每户年分红收益1000元以上,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余人,贫困户年务工收入8000元以上,2年内实现脱贫。 沃森公司也由此扩大了生产规模,成立仙草源铁皮石斛专业种植合作社。

进会、入社、上链是我市产业扶贫的三大关键方式。“进会”即引导贫困群众进入各类行业协会,抱团取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入社”即引导农民群众组建并加入合作社,依托“大手”拉动“小手”;“上链”即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贫困户在产业链条中找到合适位置。

进会、入社、上链,构建起了一个个以利益紧密联结为纽带的脱贫共同体。这种方式发展动力十足,除了市场内驱力,还有政府外助力。我市将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风险补偿、风险担保、信贷贴息等手段,帮助商业性金融机构有效规避风险。目前,已与山东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等30家担保、保险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担保保险额度达5188万元,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投向产业扶贫领域。资金运用上,强化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由贫困户作为承贷或受益主体、申请“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的同时,让农业经济组织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统一偿还本息,形成“分贷统还”方式,确保贫困户经济收益更加稳定,银行贷款收益更有保障。“脱贫共同体在带动贫困户快速脱贫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发展、企业壮大,扶贫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市扶贫办副主任刘清树说。

因地制宜,精准“滴灌”显实效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多次通过召开全市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议等方式,系统总结扶贫产业项目发展模式,为发展扶贫产业提供经验借鉴。

平原县从生产端入手建设高效产业扶贫项目。去年,该县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福洋生物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并及时将151.2万元收益打到了各乡镇账户,足额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帮助该县80%贫困户脱贫。

产业扶贫还强化“互联网+”思维。陵城区在各乡镇分别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园,把贫困户较集中、电商从业意愿强的贫困村重点打造成“电商村”或“淘宝村”。目前,已把特色农产品、汽车配件、藤编等10余个领域全都链接到了互联网上,带动200余户贫困家庭“借网”脱贫,网店数量达300多个,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

光伏扶贫、租赁扶贫、科技扶贫……随着产业扶贫模式的稳固,全市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形成“四个片区”。宁津、乐陵、庆云为东部片区,主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药材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齐河、禹城、临邑为南部片区,主要发展高端养殖、蔬菜种植、农机服务等产业;夏津、武城、平原为西部片区,主要发展工厂化养猪、辣椒深加工和肉鸡养殖等产业;德城、陵城和两个开发区为中部片区,主要发展农光互补、电商以及服务业等产业。各片区深入探索,形成一大批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扶贫模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