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神头古镇

张明福/文

2012年初,陵县文化和旅游局的石贤圣同志曾撰有《漫话古镇神头》一文,发表在2012年1月13日的《德州晚报》上。该文将神头镇名称之来历和汉墓群、东方朔墓以及地方特产的“厌次春龙”(香椿)写得具体生动,对人们认识和了解神头起到了较好的推介作用。本文作为《漫话古镇神头》的续篇,期望读者能对明清时期的古镇神头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称其“经济重镇”当之无愧

陵城区神头镇在明清时期一直是陵县区域的商业繁华之地,称其经济重镇当之无愧。 300多年前,曾任过山西马邑县知县的陵县人李蕃祚撰写的《建修神头镇后马颊河西桥碑记》记载:“县治东二十里许,有巨镇曰‘神头’,相传为厌次故城也。城之废不知几何世年,而居人之繁庶,市廛之布列,四方商旅之辐凑而云集,于陵六店(柏林店、徐家店、大柳店、凤凰店、碱场店、淄博店)居首”。

更能证明神头镇商业繁荣的是另外一块石刻碑文,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陵县知县梁舩撰写的《神头镇课税碑》。该碑记载了明末清初神头镇由每月6个集日增加到12个集日的史实。神头镇本来是二七大集,即每月的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6天为大集,即每5天一个集日,四方商贾与士民聚集此地进行交易。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人觉得5天一集在时间上有点长,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肉类熟食和蔬菜不够新鲜,所以在鸿胪寺序班邑人康湛等人的筹划下,在集与集之间又加上一个小集,使集与集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为2天,成为5天2个集,每个月的初二、初四、初七、初九、十二、十四、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九成为12个集日。集日的增加,无疑方便了附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了大家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当然,集日增加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一般而言,5天2个集日,有点接近城市人的生活了,也有点与现在人的生活接近。并且为了保证所加小集,即规定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6个小集不收商户的课税,从而使物价便宜许多,自然来此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集市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康熙中期,神头集市有了专业分工,出现了线市、果市、鱼市、木市、布市、菜市等。专业市场的形成,使相同的商品得到相对集中,可以增加购买者更好地对商品进行性价对比,便于购买者挑选中意的物品,这也较好地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市场需要。

为了降低市场费用,裁革冗税,镇街士民公议设“官斗两枚、官秤一枝、牲口经纪二人而已,无别需索也”,甚是便民。后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水灾后,当地谷价腾踊,游手滑民视为奇货可居,不仅把持行市,而且与牙侩串通立斗数枚,找一些地痞无赖做帮挂斗户,横索斗钱。凡是买卖的东西,无不额外征税,甚至发展到公开诈骗客人银物。牲口经纪更是心狠手辣,恨不得让买卖牲口之家倒霉破产。各专业市场的行头纷纷讹诈商户,搅乱市场,致使商贾裹足不前,集市规模越来越小。为了打击市霸和不法牙侩,镇街绅衿曾多次向知县申诉,并承诺“一切课税,本街绅衿捐输,一律不让行商承担。至于市场管理人员的选用,必须是镇民公议忠实之人,皆由雇充,既不领牙贴、也不负责收税”。这样一来,市场管理人员就没有了鱼肉商户的理由和办法。这里的集市不仅有了“义集”之称,而且也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自那以后,神头镇的商业繁荣一直延续至今。

二、誉为“文化重镇”名符其实

神头镇不知是距离县城较近的缘故,还是受智圣东方朔的荫庇,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尤其是明代中后期,这里接连考出康丕扬、石维屏两位进士并成为朝廷重臣,由此也造就了陵县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仕宦家族。

康氏家族,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北直隶(今北京郊区)玉田县迁至陵县神头镇(街)的农户。现分布陵城区、德城区以及省内外多处地方,人口达3000余人,是德州区域为数不多的文化世家。

明清时期该家族共考出进士3人,举人3人,各类贡生17人。

三名进士分别为:七世康丕扬、九世康廉采、十世康樵。康丕扬,万历四年(1576)举人,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康廉采,字计庸,号继骧,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十六年(1659)进士,授福建兴化府推官,迁河北灵寿县知县。康樵(1661-1712),字友渔,一字牧斋,号雪涛,一号雪庐,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四十二年(1703)进士,以母老就兖州府教授。在任4年,甚得士心,未及报政卒。

三名举人为:康恕、九世康严采、康凤翥。康恕,成化十六年(1480)举人,官知县;康严采,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凤翥,字紫庭,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

康氏家族代表人物为七世康丕扬。康丕扬(1552-1632),字士遇,号骧汉。生而颖敏,读书过目不忘。 16岁进入县学。万历四年(1576)中举,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任宝坻县知县、密云县知县、陕西道监察御史兼管河东盐政、辽阳巡按兼学政,后署理两淮盐课。在任期间,修理城池,平反冤狱,严于执法,惩治恶僧,化解矛盾,维护安定,注重厘正文风,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致仕归里。晚年教子课艺,整理地方文化册籍,对家乡的文化事业建设有突出贡献。崇祯五年(1632)秋卒,享年81岁。著有《北台疏草》2卷、《按辽疏草》6卷、《按晋疏草》6卷、《三关图说》《按淮疏草》2卷、《癸卯两事志略》5卷、《省身录》1卷、《蓄德录》1卷、《千秋镜源》60卷、《六朝兵□》27卷、《广古传信方》5卷、《集闽方》4卷、《宫传方》3卷、《东坡先生外集》86卷、《韩魏公集》30卷、《白氏长庆集》4卷、《评》4卷、《公移尺牍四六诗文》84卷、《栖凤馆遗文》1卷、《东方先生文集》。其中,《三关图说》《东坡先生外集》《东方先生文集》3书仍存于世。康丕扬曾为东方朔墓立碑并辑《东方先生文集》,集东方朔事迹与作品于一体,目的是进一步弘扬东方朔文化,还东方朔本来的历史面目。

康氏家族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陵县志·艺文志》中收录的康氏家族文士9人所著书目26种,即:康丕扬——《按辽疏草》6卷、《北台疏草》2卷、《按晋疏草》《按淮疏草》2卷、《癸卯两事志略》5卷、《省身录》1卷、《蓄德录》1卷、《千秋镜源》60卷、《六朝兵鉴》27卷、《集闻方》4卷、《广古传言方》5卷、《官传方》3卷、《白氏长庆集评》4卷、《公移尺牍四六诗文》84卷、《栖凤馆遗文》1卷、《锄经堂遗文》1卷;康湛——《万紫园集》;康溥《厌阳稿》24卷;康严采——《挹爽亭遗集》1卷;康温采——《松云轩遗集》1卷;康樵——《大冶斋遗文》1卷;康灼坤——《梯霞斋遗文》1卷;康坚——《谦受堂遗文》1卷、《经史统要》2卷;康约——《此君山房诗文集》2卷、《康氏诗草合集》8卷。

石氏家族原籍河南汝县,始祖石甫于洪武年间迁往临邑城南清凉店,稍作停留后迁入神头镇后石家村,世代务农。

明清时期该家族共考出进士1人,举人1人。进士为七世石维屏;举人为八世石天麒,石维屏长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官至合肥县丞。岁贡生1人:石青碧,乾隆五十年(1785)贡生,道光《陵县志》有传。

石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为石维屏。石维屏(1573-1638),字邦卫,号新周,陵县神头镇后石村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二十九年(1601)进士。初知献县,循良称第一,去后讴思立祠祀焉。升任兵部武选司主事;丁忧,服除改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调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后迁祠祀司员外郎。天启二年(1622),由精膳司员外郎升任礼部仪制司郎中。天启三年(1623)五月,石维屏被委任为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天启五年(1625)九月,升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管遵化道,出任山石(山海路、石门路)关内道。天启六年(1626),升为陕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崇祯二年(1629),改任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石维屏仕宦32年,田产不增,死后入陵县乡贤祠。

三、以侠肝义胆“捍家卫园”

世人皆知美好家园是由人们共同打造而成,守护家园更需大家的精诚细心。光绪《德州志略》中有一篇《许文魁传略》,具体记载了神头南街许文魁、徐文烈兄弟于清末带领团民抗击捻匪保护家园的壮烈事迹。

清后期自咸丰年间以来,鲁西北大地深受捻军与本地黑骑军的匪乱祸害。同治元年(1862),神头南街许文烈以武生授职卫千总,四品顶戴,奉旨团练。许文烈乃倾家所有招募丁壮,制造械仗,带领团队昼夜训练。未数月,而土匪三千余人,竖旗放炮,已至边临镇桥下,神头镇上的老百姓开始自危。许文烈对大家说:“不要怕,对付这种流贼还不容易吗? ”亲率团勇四百名,令各执挡板伏地不动,等待盗贼火药放尽,然后铳、炮、弓箭一齐俱发,叫喊着一齐杀向敌阵。贼众大败,杀贼数百名。

又明年,捻匪宋景诗攻破陵县城,劫库杀官。早已探听到神头街十分富有的捻匪,以迅耳不及之势突然出现在神头街上。许文烈调团不及,乃率本家亲丁二十余名突围巷战,急令居民上房,砖瓦齐下。贼失势稍退,遂整队出战。一直将贼追到韩村,又给了盗匪一个沉重打击。老百姓刚觉得有点安全感,而许文烈以积劳受病落下残疾,不能再继续带领大家御匪了。

许文烈的哥哥许文魁,字汉章,由卫武生保举守备。遇事明决有胆略,然深沉不伐,与弟文烈以气节相磨砺。同治七年(1868)春,捻匪张总愚扰境,遣贼数万包围神头街,街上的百姓因害怕皆赴许文魁居所,跪地哀求他想办法。许文魁毅然决然地对大家说:“我弟不能出,此事应是我的责任。虽然兵凶战危,很难保其必胜,我将以一身当之。 ”说完,只身造访贼营,见其帅胡劳幅,谓之曰:“将军数万之众围镇,吾镇之父兄子弟已无不延颈以待命矣。然有以知将军之必不攻也。 ”贼帅曰:“请试言之。 ”许文魁慢条斯理的说道:“将军之为此来也,欲何为乎?不就是为了马匹与财货吗?为什么我说将军不必真攻了。将军爱马,人亦爱其马。将军爱财,人亦爱其财。况室庐于斯,身家于斯,人知必死,虽妇人孺子亦皆将死守,而为将军之勍(强)敌,若旦夕不下,我们的民团阻在你的前头,而你们身后还有官兵的追击,你们的军师为什么不知道为将军的前途命运着想呢?为啥不能两利而俱存之,就不知道久攻不下会招致兵败的后果吗! ”贼帅问:“为之奈何? ”许文魁见时机成熟就顺势说道:“吾以诸父老不释之故,谬充团长,终不忍以区区者为父老累。吾家有私藏烟土二百两,名马二匹,愿以赠将军。 ”贼帅听后高兴地说:“敬诺。 ”许文魁刚走出贼帅帐篷,就被一帮刚刚负伤的敌军伤员围住,喊着要杀死他报仇。许文魁大声说道:“我若害怕死就不会来这里。尔等何不持吾头去? ”贼众曰:“试试你的胆量。怎敢相犯? ”及还,许文魁对部下说:“我不能在匪贼面前失信。 ”派人持烟马赠之,贼便移营而去。后月馀,贼众数万猝至,攻围甚急,外援阻绝,许文魁及其姪许龙骧率团五百余人迎战,自晨至夕,力竭阵亡,蒙赐恤典,准许文魁世袭云骑尉,嫡男许良弼可予承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