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委书记张磊: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总要求、具体任务,吹响了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的冲锋号,为武城工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表示,武城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一手抓产业推进,一手抓环境提升,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盯产业前沿,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坚持穹顶视野,依托在外武城商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武商”大军遍布全国优势,时刻紧盯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围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深入推进空调通风产业整合发展,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坚持用新理念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全力打造“建筑呼吸专家”。积极抢抓工业互联网机遇,武城县政府与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省暖通空调产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借力海尔公司和暖通协会平台、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推动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围绕高端装备产业,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发展,坚持以玲珑轮胎、水星博惠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股份合作、技术合作为重点,挂大联强,借势借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新材料产业,深入推进新材料(玻璃钢)产业拓展发展,在产品、市场方面加大拓展力度,扩大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拉伸产业链条,力争“武城制造”进入军工、航天、信息工程等各领域,推动整个产业多元化、高端化拓展。

聚焦延链补链,点燃招商引资新引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工程,紧紧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集聚新要素、吸引大项目、培育新动能,以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抢抓机遇抓招引。围绕德州市“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紧紧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主动融入、精准定位、积极对接,围绕“十强”产业,瞄准“靓鸟、俊鸟”,持续推进“向产业进军”“向北京出发”活动,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二是强化延链抓招引。依托9个产业办公室,认真梳理产业链条,研究制定产业链“四图”,由县几套班子成员牵头推进,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研究,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攻坚,着力在引进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三是严把质量抓招引。坚持一手抓狠力招引项目,一手抓狠心否决项目,以亩均税收为核心指标,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论证、亩均税收行政协议、联合放线验线等项目质量“一条龙”保障制度,确保项目有质量、有效益、有效率。 

打造良好生态,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把环境作为关键竞争力、第一吸引力,把环境提升作为治本之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良好产业生态。一是做强平台载体。牢固树立平台思维,结合经济园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推动县经济开发区打造高质量发展聚集区、鲁权屯镇打造空调通风产业集聚区、四女寺镇打造对接德州主城区桥头堡。全力推进县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主业、轻装上阵,努力打造对外开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二是做优政务服务。切实走好经济领域的群众路线,坚持“站稳立场、精准到位、无需不扰”,当好“店小二”“娘家人”。继续实行企业疑难问题书记县长“代办”机制,采取向企业选派推进高质量发展员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推进流程再造,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持续创优营商环境。三是抓好环境提升。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全县域创卫,深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程,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带动力、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霍达 王玉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