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刚:聚焦前沿 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

“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提出了全力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的目标,对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再动员、再部署,我们备受鼓舞。当前,新基建布局全面加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齐河全面融合等机遇叠加,齐河工业迎来又一个重要‘窗口期’,我们将进一步唱响‘工业强县’主旋律,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齐河县委书记姜凌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着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紧盯前沿技术、前沿领域、前沿模式集中发力,加快动能转换步伐。钢铁产业上,充分发挥永锋集团龙头作用,全力谋划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版,瞄准智能制造、智能装配和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快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培育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借势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设,紧盯生物技术新药、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前沿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努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抓好工业数字赋能,积极探索工业运行的前沿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每年至少完成企业数字化改造20家以上。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和新基建机遇,引进黄河生态数字港,打造“一港两区、多园联动”的产业格局,面向信创和智慧治理等领域,谋划黄河生态软件园、黄河生态新基建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确保在数字经济上早成规模、在全省新基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围绕优势产业,注重建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式延伸、集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稳步提升奇瑞、御捷马等龙头企业产能,做强元启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支持巨威房车转型生产,推动齐河汽车小镇构建汽车商贸流通服务集群,力争3年时间年产整车10万辆,形成百亿级规模。碳纤维产业上,立足山东大学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优势,向碳纤维材料应用及检测设备制造延伸,以中恒碳纤维等现有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碳纤维产业基地规模。

针对现阶段园区建设中的“集约用地难、企业退出难、项目招引难以及配套成本高”等痛点,选择国内外一流产业园区运营商,大力开展“区中园”建设,实现“规划高层次定位、厂房高标准建设、配套高标准布局、招商专业化运作”。目前,以连城智谷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园一期、以森峰激光为代表的激光产业园已建成投用,联东U谷、中关村e谷等正在建设,全县将建设“区中园”9处,确保生态打造一步到位、优质企业拎包入驻。加快流程再造,持续完善全程帮办代办、联审联办、容缺审批制度,让企业办事更便捷。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突破土地资金瓶颈制约,通过成立创投基金、产业母基金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与山大、山师合作办学,营造一流的教育环境;与省妇幼保健院等合作办医,营造一流的医疗环境;建设8家星级酒店,营造一流的商务环境;加快推动济南大西环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营造一流的交通环境,全面提升县域发展承载水平。

攻坚之年,要有攻坚打法。齐河县研究出台了《工业强县实施方案》,成立工业强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按照“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要求,全力聚焦、全力攻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对企业订单量、用电量等指标实时监测预警,稳住实体经济发展向好势头。重新谋划招商体系建设,成立6个招商专班,积极走出去加大招引力度,推动项目加速落地、产业快速聚集。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力争2022年底,工业主营收入达到515亿元,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80%以上的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30家,工业主营收入达到700亿元,为‘活力德州、智造名城’建设贡献更多齐河力量。 ”姜凌刚说。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李晏杰崔志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