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建好开发区平台“主阵地”

——四论倾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

开发区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各级必须重视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高效配置资源等方面下硬功夫,充分激发、释放开发区的改革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带动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热土、产业聚集高地,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我市的2个国家级、10个省级开发区功能完善、承载力强,为优化工业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拓展了空间,是我们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的宝贵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对开发区提出新要求,体制机制不活、主责主业不清、行政化趋势严重等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动真碰硬地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固有的思想禁锢和利益藩篱,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大刀阔斧地剥离社会事务管理和开发区运营职能,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产业结构的优劣,事关工业强市的成色。目前我市开发区的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类别同质化、产业结构偏重、层次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高新区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既要对标高质量要求,加强产业统筹规划,又要明确比较优势,突出功能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各类开发区要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按照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选定特色产业和主攻方向,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让开发区成为各类资源汇聚的强磁场、新兴产业集群快速生长的新高地。

高效配置资源,推进节约集约发展。土地产出率是衡量开发区产业层次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市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偏于粗放,集约化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发展可持续性不强。必须全面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引导资源向“高产田”集聚。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倒逼低端低质低效企业加快转型,抢抓机遇做好腾笼换鸟文章,提升土地产出率,在稀缺的土地资源中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德州日报评论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