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活力德州 智造名城——《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总体思路
  2020年至2022年是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市新跨越的攻坚期。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战略机遇,以打造京津冀鲁区域的“活力德州、智造名城”为发展方向,坚持“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通过统思想明计划、高定位树品牌、延补链抓项目、优政策强配套、稳存量优结构、强增量拓空间、优流程提速度,全力构建“541”产业体系,做大战略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在链条化、市场化、智能化、资本化和协同化方面的重大突破,加快我市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争当京津冀鲁区域先进制造业排头兵,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6月11日,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召开。会上印发《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决定,2020年至2022年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我市新型工业“四梁八柱”,为建设新时代的“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提供强力支撑。
战略定位
  打造京津冀鲁区域最具产业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即“活力德州、智造名城”。
  内涵包括:培育环境友好型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工业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和新活力;引进创新驱动型的颠覆性新技术,为工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开拓持续发展型的多场景新应用,为工业发展营造协同共生和生态活力;推动消费升级型的美好生活新需求,为工业发展激发市场升级和民生发展活力;打造产城融合型的数字经济新基建,为工业发展拓展智能升级和城市空间。
发展原则
  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
  ——紧盯技术前沿、产业前沿等,把引入和发展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作为首要切入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本地产业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将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作为重点,加快构建大企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沿产业链汇聚关键要素,通过龙头带动,补链延链强链,全面配套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巩固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以推动企业、园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为抓手,以产业龙头为主体,以沿链集聚为导向,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过4000亿元,力争形成6个4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实现城市排名进位,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达到京津冀鲁区域中上游,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规模质量优势呈现。规上企业达2000家,营收过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家、5家、15家、65家左右,80%以上的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上市公司达到20家以上。
  2、创新引领实力增强。研发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到2.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确保3年内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3、集群发展程度提高。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每个县(市、区)形成1至3个集中度大、产业链条完整、集约水平高、产业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体系。
  4、煤炭消费逐年压减。 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净压减153万吨,2021年至2022年逐年压减煤炭消费,要加快推进清洁高效利用,加速淘汰低效锅炉,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产业布局
  加快推动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布局由“散”到“集”,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从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为:沿京台高速、京沪高铁纵向交通干线,以园区化承载、高端化发展为导向,集中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带为:沿德滨、德上高速公路等鲁冀边境横向发展轴,以智能化改造、链条化延伸为方向,重点发展绿色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特色轻工等产业。
  从主导产业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聚焦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增速快的1至3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力。
发展路径
  五化战略:链条化、市场化、智能化、资本化、协同化。
  链条化:加大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梳理短板弱项,沿链招引。组织本地企业参与国家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研发存在断供风险的替代产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市场化:着力构建开放型工业市场体系,加快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市场平台策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平台化转型,加快营销服务类、物流服务类等企业平台化发展。
  智能化:重点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等方面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我市成为智能制造名城。大力推进智能工厂示范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定智能制造标准。
  资本化:重点围绕构建要素齐备、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行企业上市和已上市企业市值倍增计划,鼓励优秀企业科创板上市,推动我市成为省内一流的科创产业金融高地。
  协同化:强化顶层设计,聚力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开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产业构建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顺应国际国内产业演进趋势,打造我市“541”产业体系。即:聚焦具有基础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医养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重点突破、扩容倍增,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主引擎;围绕绿色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特色轻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为引领,大力压减低端、低质、低效产能,持续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夯实新型工业化强市基础;紧盯前沿大力发展新基建产业,建设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基建项目,为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一)做大五大战略新兴产业
  1.高端装备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450亿元,打造省内领先的高端装备细分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高端装备产业需加快从以零部件制造为主向智能化与成套化的集成装备转变;主攻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新赛道,尤其是新材料车、新能源车、房车等领域,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争创国家级应急装备产业园;做强机械贸易流通,带动行业成套装备发展。
  2.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40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且服务十余个行业场景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
  发展思路:抢抓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机遇,鼓励环保装备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研发、测试、试用等,完善产业链加快发展,扶持和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医养健康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450亿元,打造“体育产业、医药与医疗器械、功能食品与保健品”三位一体的医养健康名城。
  发展思路: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市体育产业与功能食品产业的特色与优势,持续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构建“济德沧”生物医药走廊,助力我市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强体育产业、做优功能食品产业、做大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医养健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新材料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达400亿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新材料技术产业化与商品化的应用加速基地。
  发展思路:新材料产业应秉持“一代技术、一代材料”的发展理念,聚焦国内前沿有市场潜力的核心技术,持续拓宽应用场景,实现研产销闭环发展。扶持上市公司等龙头企业加速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省内一流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60亿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承接转移基地。
  发展思路:加大对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大中型企业的招引力度,进而完善产业链体系,打造半导体材料、封装测试、软件等细分产业集群。
  (二)做优四大传统优势产业
  1.绿色化工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实现营收800亿元。打造成山东省高端化工及精细化工的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发展思路:依托5个化工产业园和6个化工监控点,围绕华鲁恒升、恒源石化、金能科技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与产品链,大幅提升高端化工及精细化工占比。化工产业园差异化定位,华鲁恒升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煤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临邑县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碳材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乐陵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新材料,平原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化肥、医药和助剂,禹城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医药和胶粘剂。
  2.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达400亿元,培育国内一流的品牌型与引领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需围绕“五化战略”思路进行发展,实现产品终端化、休闲化、功能化、品牌化以及企业资本化。招引服务于京津沪济的国有食品保障企业,打造京津沪济等一二线城市的“中央厨房”。建设国内一流的冷链食品初加工中心,配套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创造国内一流的“德食”品牌。
  3.纺织服装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200亿元,打造省内一流的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新模式”与“新技术”两轮驱动,双向延伸产业链,资本助力,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推动纺织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资本化、集群化转型,并打造线上纺织品销售中心与纺织供应链调度中心,优化产业集群,实现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4.特色轻工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2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40亿元,形成优势鲜明的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我市轻工产业覆盖细分产业较多,基于我市的产业优势与特点,主要发展造纸与印刷、家具两大细分产业。扶持招引龙头企业,规范整合小产业集群,加强品牌推广,注重营销模式升级,实现特色轻工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三)加快新基建建设
  发展目标:到2022年,高标准超前布局,打造省内一流的新基建细分场景引领者。
  发展思路:布局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融合型新基建。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541产业体系
做大战略新兴产业
五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智能装备产业

行业成套装备产业

高端零部件产业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中央空调及地源热泵产业

环保装备产业

风电装备产业

新能源产业
医养健康

体育产业

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

功能食品与保健品产业
新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产业

特色金属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件和信息
技术
服务产业
新基建

信息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做优传统优势产业
四大传统产业
绿色化工

石油化工产业

煤化工产业

盐化工

氯碱化工

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
农副产品深加工

粮油加工产业

酒水及饮料产业

肉制品加工产业

食品调味料产业

休闲食品加工产业
纺织服装

新型纺织产业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

家纺服装产业
特色轻工

造纸与印刷

家具产业
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贸易供应链、现代金融)
主 要 预 期 目 标
规模质量优势呈现
  规 上 企 业 达2000家,80%以上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上市公司达到20家以上
创新引领实力增强
  研发支出占地区 GDP比重达 到2.6%以上,确保3年内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集群发展程度提高
  每个县(市、区)形成1至3个集中度大、产业链条完整、集约水平高、产业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体系
煤炭消费逐年压减
  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净压减153万吨,2021年至2022年逐年压减煤炭消费
各县市区主导产业布局
主导产业二级产业
德城区
  绿色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煤化工、盐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粮油加工、酒水及饮料、休闲食品加工
陵城区
  高端装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纺织、产业用纺织品、家纺服装、粮油加工
禹城市
  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材料产业
  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功能食品与保健品、无机非金属材料
乐陵市
  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绿色化工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高端零部件、体育产业、医药与医疗器械、精细化工
宁津县
  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特色轻工产业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高端零部件、体育产业、家具产业
齐河县
  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医药与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临邑县
  绿色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粮油加工、肉制品、酒水及饮料、休闲食品加工
平原县
  医养健康、绿色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医药与医疗器械、煤化工、精细化工、酒水及饮料、肉制品
武城县
  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
  中央空调及地源热泵、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酒水及饮料、食品调味料
夏津县
  高端装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纺织、家纺服装、粮油加工
庆云县
  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体育产业、电子信息制造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
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基建产业
  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特色金属材料、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