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推进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 夯实营商环境法治之基

□本报记者邓静

6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第10场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12345市民热线管理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重点工作情况。

开展“三打”“三治”“三清”专项整治

全市政法机关大力开展“三打”“三治”“三清”活动:打击非法集资、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虚假诉讼、涉企案件执行难、法律服务行业;清理涉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清理久拖不结久办未果积案、清理先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力整顿了影响法治营商环境的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和执法司法行为。

市公安局开展“清街扫楼”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资产管理、假借投资理财非法集资和网络传销等犯罪,及时化解金融风险。

市检察院开展涉企民营企业家检查监督专项活动,建立企业依法快诉机制,优先办理及时答复企业申诉案件30余件;加大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的打击力度;构建“亲”“清”检企朋友圈,与200多家民营企业建立点对点联系。

市法院聚焦企业破产、民间借贷等虚假诉讼多发领域,建立台账开展自查自纠,源头防范;建立涉企台账,采取资产处置、执转破等有力措施,案件执结率大幅度提高。

市司法局全面清理不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文件,废止51件,修改11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健全长效机制,严防新增拖欠民企中小企业账款

我市积极推进清欠工作开展,切实做到应还尽还、能清则清。

清欠台账实行县(市、区)清欠工作专班、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市清欠工作专班三级审核制度,做到“一个县(市、区)一套数据”。建立起具体到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清欠台账,并通过国家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填报系统及时上报省清欠专班。市清欠专班实行定期调度和月通报制度。

下一步,我市将在严防新增拖欠、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严防新增拖欠。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制定资金平衡方案的政府投资类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建设;严禁未批先建,先开工后立项行为;严禁要求企业带资承包政府工程项目;严禁拖欠工程款,坚决杜绝“打白条”行为。

健全长效机制。加强项目审批、资金落实、结算条款等招标前置条件约束,大幅提升商业债务违约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纳入信用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建立“免罚清单”,对非主观轻微违规行为“从轻发落”

我市就建立“免罚清单”机制作出部署,要求对企业出现非主观轻微违规、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确“首次不罚、首次轻罚”适用范围。“不罚清单”涉及市场监管、公安、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25个行政执法领域,共计285项违法行为事项。其中,对包括“个体工商户未将营业执照置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在内的116项轻微违法行为,当事人在规定限期内改正的,不予处罚;另外对151项当事人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也可免于处罚。“轻罚清单”明确对涉及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黄河河务管理等3个行政执法领域,包括“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等在内的18项违法行为,符合法定适用条件的,可轻罚。

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试运行

市“进解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12345市民热线管理中心,依托我市12345市民热线平台,设立企业诉求专线,建立我市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负责受理解决企业反映的政策咨询、服务诉求、意见建议等事项。 5月20日,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试运行。

对于企业诉求,实行限期办理。承办单位接到工单后,1个工作日内启动核实程序,2个工作日内完成答复,10个工作日内解决或服务确认;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制度性复杂问题无法在10个工作日内解决的,可延长至30个工作日内办理。承办单位认为企业诉求事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须在1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由平台转至市委编办,市委编办会同市司法局在1个工作日内确定承办单位后,反馈平台进行二次转派。

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同期提升68个位次

今年一季度,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38位,比去年底提升7个位次,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8个位次。其中,政务失信专项治理、信用数据归集、信用修复、信用联合奖惩等19个分项建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信用监管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信用联合奖惩系统累计使用人数超过220444人次,实施联合惩戒4261人次,7345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启动政务诚信档案。建设了全市政务诚信子系统,为全市1.9万余名公务员、2400余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360余名参公群团人员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基础信用档案。

持续推进政府失信机构专项治理。起草了我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目前,正组织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开展系统排查,建立工作台账。

建立失信修复信用承诺制,累计为331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涉企执法“双随机、一公开”,不让监管任性

我市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即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建立涉企执法检查清单,检查清单分为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重点领域检查清单、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三个清单。通过执法检查清单,明确检查事项、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检查依据等内容,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活动。

制定执法检查计划。在涉企执法检查清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并根据年度检查计划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统筹单位内部科室间执法计划、统筹系统内上下级之间执法检查计划。

创新行政执法检查方式。合理运用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检查,涉及专业领域的,可依法委托第三方开展工作,或者依法采用相关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