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攻坚

□本报记者董天力

6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走进新闻发布厅,权威发布我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攻坚”重点工作情况。

4方面推进人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壮大人才总量,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今年市委提出实施“人才兴德”行动,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从4方面推进人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一是加快人才政策创新,今年以来,我市对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分析、重新修订,着力打造“黄金30条”升级版,目前已形成初稿。二是加快人才智力集聚,重点瞄准高端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深入挖掘高层次人才资源,指导县市区通过“屏对屏”“线对线”等灵活方式开展人才项目对接,目前已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60人、合作项目80个,同时开展线上对接、空中宣讲、云端招聘等工作,灵活组织“百企校园行”等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企业已引进大学生8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和重点高校本科生近百人。三是推进产才融合发展,组织各县市区深入重点企业推介发放人才政策清单2800余套,推动市、县设立“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加大重点人才项目金融支持力度。四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我市印发了《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实施方案》,从今年起,各县市区党委(党工委)书记每年将确定1个人才项目予以重点推进、聚力攻关,打造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坚持“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对编制管理、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7个重点事项的办理流程进行了细化、再造,打造精简高效、优质便捷的人才发展环境。

开通23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

为让各类人才来得了、留得下、待得久,2019年9月,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出台了《德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为高层次人才开通户籍办理、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交通旅游、工商税务等23条服务事项绿色通道,向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化、规范化、亲情化服务。目前已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颁发295张“德州惠才卡”。

今年4月,我市出台《德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在全市建立起“四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即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确定的服务事项,由“四级服务专员”(用人单位、服务事项主管部门、服务事项承接部门和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及时接件、随时受理、并联办理、全程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配备各类服务专员648名,初步构建覆盖全市、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精准高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

此外,37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厅和人才德州网、德州高层次人才库、德州人才服务热线、德州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启用,市直各职能部门、各县市区人才服务机构,全部被纳入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人才不跑腿”,极大提升了人才服务效率。目前,全市各行业共有51805名高层次人才录入人才库,为1373名大学生发放生活补贴4458万元,办理人事档案接收转出10万余份。

人才公寓将达2.68万套,可接纳人才5万名

近年来,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呈现出数量足、类型全、配套好、标准规范的特点,公寓内使用统一标识,配套设施齐全完善,逐渐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重要品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对安居保障的需求,市住建局制定了2020年全市人才公寓建设计划,全市共规划建设人才公寓197处、6439套,建筑面积55.0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8亿元。2020年底前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将达到205万平方米、2.68万套。全部交付使用后,约可接纳各类人才5万名。

为统筹推进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工作,市住建局会同市人社局制定了《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和使用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坚持每月收集人才公寓建设进度和使用管理方面的情况,并对项目进度进行全程跟踪,严把建筑材料、建设施工、装修进度、家居配备和公共配套建设关口,编辑《人才公寓建设工作信息》,汇总人才公寓建设遇到的问题、创造的经验和建设的进度,及时报送给市委、市政府和市人才领导小组,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及时化解手续办理、资金落实、进展缓慢等问题。同时督促各县市区加强对人才公寓建设管理的领导,压实人才公寓建设责任,形成各尽其责、各显其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围绕年度建设目标,细化工程节点,建立工作台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对人才公寓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在保证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完工、早日交付使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