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村庄洁净美 文明润乡风

游客在朱集镇枣乡人家骑行

朱集镇前周村文化广场风景如画

枣乡初夏,美景如画。随意行走在乐陵市的乡间小道,看麦苗青青,闻油菜花香,听欢声笑语……宛如身置一幅水墨画中,令人心旷神怡。“乡村美不仅是道路整洁、村庄变美等外在变化,更关键的是提升群众的文明意识、激发群众的爱美之心,以人的心灵美涵养环境的‘内在美’。这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环境与文明内外兼修、同步提升的重要途径。 ”乐陵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乐陵市文明办主任于东钧说,近年来,乐陵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增强了农村群众的文明意识,激发了他们向往美、追求美、打造美的内生动力,一幅环境美、文化丰、乡风淳的乡村文明幸福图景渐次展开。

内化于心——

讲卫生成文明行动“启动器”

市中街道王海水村是乐陵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村之一。在村内主干道上,每隔10米左右就能见到一个垃圾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一片整洁。

66岁的村民王海军从去年开始当上了保洁员。据他介绍,以前的王海水村,可完全不是这般模样。“原来村里主干道常年没人管理,坑洼不平、垃圾乱飞,旁边坑塘是‘垃圾场’,一到夏天就散发出臭味。 ”王海军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村里的变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后,村里路修好了,设施全了,卫生有专人管,乡亲们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生活,心情很舒畅,习惯了干净整洁,谁都不好意思乱扔乱放垃圾杂物破坏环境了。 ”

2015年开始,乐陵市探索实施了农村卫生保洁费政府补贴一半、受益群众筹措一半的模式,乡村两级按每人每月2元收取卫生保洁费,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收费是最好最长效的监督,看起来2元钱不多,但撬动的却是村民观念的改变。 ”乐陵市环卫处主任郭仁路认为,村民付费后,对村里的环境治理更关注,参与意识增强,并且以更大的责任心对保洁员工作进行自发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乡亲们的监督,我必须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过现在人们都自觉了,出门倒垃圾先找垃圾桶。有的人看到路边有垃圾也自觉捡起来。 ”王海军说,环境好了,村民们生活舒坦了,精神生活也充实起来,原来村里风行的诸如赌博、斗殴等一些陋习没了市场,广大农民享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后,更加自觉维护身边环境。“从不理解不配合到接受支持,再到积极主动参与,这一心理过程不仅体现了村民对环境变化的认识改变,更是村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不断提升的具体反映。 ”云红街道谭家村党支部书记谭福国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省级扶贫重点村,谭家村过去经济弱、环境乱、卫生差,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自从街道联合驻村帮扶单位对村内卫生、道路进行了整治改造,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房前屋后绿化、村内巷道卫生保洁后,村民感受到整洁环境的好处,渐渐养成了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的长期任务,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更要广大农民积极行动、全民参与,只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内心向善向美的能量被充分释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农村定指日可待。 ”于东钧介绍,不仅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中,乐陵市各部门积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建成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外化于行——

追求美丽不停步

“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打工,我们学会了剪纸和插花,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审美能力,把自己家也装扮得更美了。 ”5月7日,正忙着插花的杨安镇小李村村民刘春梅说,疫情期间,镇上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手艺人录制视频,远程教授大家学习剪纸,还对接居家就业资源,把群众容易上手的插花手工分发给群众,通过视频讲解教授插花,定期回收,保障群众收入。

祥和安逸的生活,源自文明和谐的环境;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习惯。如果说人居环境之美是乡村之美的基础环节,那么人文之美、乡风文明则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产业之美、生态文明则是其至关重要的长久保障。得益于人居环境的根本性改变,乐陵市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主动追求文明和美好生活的脚步不断加快。

眼下,杨安镇就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比“美”风。“我是中心社区15号楼一单元楼长李小梁,我们楼道积极参与镇上组织的‘室内室外一体扫’活动,被评为最美楼道,我们楼道的邻里理念是‘团结和谐有爱’。”5月14日,记者在杨安镇中心社区15号楼一单元楼道口看到,一张制作精美、颜色鲜艳的“最美楼长”牌子悬挂在高处,用手机扫描牌子上的二维码,就看到了楼长李小梁自我介绍的短视频。“镇里深入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居民积极参与,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 ”杨安镇小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磊介绍说,入住中心社区的各个村居民积极参与,争当“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的越来越多。镇上为最美家庭挂牌、录制家风家训短视频,引导大家弘扬良好家风,树立新风正气。

郭家街道居民的线上广场舞也别具特色。“你往后站点儿,给我录个全身的。 ”4月30日晚饭后,郭家街道郭家村村民赵花在家指挥老伴儿帮自己拍视频,“一会儿我要发到群里,请老师给我指导指导。 ”

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文艺队大妈们的“舞瘾”怎么解?郭家街道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新思路为她们找到了替代方式——把广场舞搬到了线上。“以前咱农民只会干活,休闲娱乐方式也单一,男的喝酒打麻将,女的三五成群坐一起聊天。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硬件环境好了,大家的精气神也足了,追求的是更美好的精神生活,男的画画打球,女的跳舞健身,业余生活可丰富了。 ”赵花说,自2016年加入街道文艺队,跳广场舞已成为她生活中一件雷打不动的事。“疫情期间,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也灵活多变,引导各乡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寓教于乐地将文明新风展现到村民面前,农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民风思进、村风向上。 ”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静说。

久久为功——刷新乡村文明新高度

“精神文明是推进乡村治理的灵魂工程,只有深植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明实践,才能唤醒乡村居民的内心觉醒,激发他们崇德向善、向往美好生活的正能量。 ”王静认为。

村儿美、花儿香,民心顺、村风立。乐陵市各乡镇街道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和红白理事会服务作用,坚决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1043个村和9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红白理事会;加大殡葬市场的治理,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切实改变农村陈规陋习,共新建村级祠堂99处,公益性墓地16处。

即便是疫情期间,乐陵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丝毫没有放松。乐陵市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各单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推进群防群控、联防联治文明实践,构建党政、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防疫工作网络。引导群众增强健康意识、防病意识,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红事延期举办或停办,白事一律从简。

在乐陵市文明办的引导下,乐陵市文明新风劲吹。疫情期间,郭家街道邹家村党支部书记高贵强在83岁的母亲去世后,带头简办丧事,赢得群众称赞;乐陵经济开发区4对新人主动取消和推迟婚礼;疫情期间,乐陵市慈善总会共收到105个单位、106位个人捐款,捐款额757.6万余元,乐陵市应急管理局统计,乐陵市捐物企业29家、个人4人;疫情防控一线还涌现出一大批无畏逆行、无私奉献的“身边好人”,成为乐陵人民身边的榜样。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目前乐陵市已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文明实践所17处,770个新时代文明站均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志愿服务组织114个,志愿服务队465个,参与服务的志愿者1.59万余名,“和乐同行”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54个文明单位结对文明村,开展帮扶共建。

根植于乡村大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4月18日,朱集镇举办“醉美朱集”枣林自然课堂活动,带领主动报名的参加者亲近万亩枣林,体验枣林写生,享受枣林之旅,传承红枣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乐陵市委宣传部邀请河北梆子剧团,编排了反映新时代新风尚的小品、戏曲,目前正在排练,时机成熟就为广大居民送上优质的精神大餐。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推进,换来城乡精神文明遍地花开。乐陵市级层面已评选好媳妇好婆婆51人,文明家庭17户,乐陵好人25人,最美家庭40户,目前,乐陵市共有德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54个、文明村镇272个、文明社区7个,德州市级以上文明家庭10户、文明校园9个。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郝坤赵欣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