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沃土

——五论全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

少年强,则城市强;少年文明,则城市文明。广泛发动群众,把创建文明城市变成群众“自己的事”,由“要我创”变为“我要创”,离不开未成年人这一有生力量。放眼工作全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回应群众期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湛蓝天空,更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的题中之意。

未成年人处于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相对于成年人也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良好的环境。可以说,打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硬仗,既是提高市民整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根基,也是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热情的重要切入点。

要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见强度。硬件设施是塑造未成年人人格的重要场所和载体。要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成长特点、成长诉求,加快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基地、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和文体活动设施等载体,在规范管理、提升功效上下功夫、见强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创新、寓教于乐的示范品牌阵地。

要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上见力度。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毋庸置疑,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老大难”问题,交通的堵、乱,网吧、游戏厅的难挡诱惑,食品安全、文具玩具的重重隐患,都使校园周边的整体环境变得复杂。必须持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净化的力度,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正视问题的复杂性,完善日常防控与监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力求标本兼治、常抓不懈。

要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上见深度。如果说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那么学校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 “德是才之本”,要始终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广泛、深入地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及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不断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度,更加注重将德育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渠道和方式,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被未成年人广泛认可和接受,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上见温度。未成年人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特别的关心、关爱。既要在物质资源上向未成年人倾斜,更要在精神资源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市内公益性文化设施要主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扩大未成年人参观学习覆盖面,公共交通工具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便利。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残障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更要多一些温度、多一些厚爱,不断丰富城乡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塑造阳光心态,健康快乐成长。

本报评论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