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自觉涵养乡村内在美


  乡村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我市推进乡村建设不仅重在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外在环境,更注重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素质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乡村蝶变的支点,得益于我市对社会向善向美道德土壤的培植,对广大农民群众文明自觉的唤醒。
  心理学家认为,文明是一个人内心的自律,是人和外在世界打交道时的克制。文明虽然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但它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自然习得,它需要引导和涵养,需要培育和浇灌。我市从“小而微”的讲卫生入手,激发农民群众的讲卫生和环保意识,进而唤醒他们爱护美、追求美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主动践行文明理念,参与文明行动,汇聚文明力量,为乡村发展铺上鲜明的文明底色。
  文明自觉重在凝聚合力。正所谓“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乡村文明的涵养需要全体人民群众的努力。应该说,一个人的文明自觉养成并不难,难的是所有人都成为文明人。我们常常看到,在有些村庄,个别人打麻将、赌博的陋习,不仅危害自己和他人,还破坏了全村的风气。因此,只有厚植文明土壤,让每个人汲取到文明养分,感受到文明力量,才能滋养他们的内心,引导他们自觉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合力。
  涵养乡村内在美需要久久为功。文明自觉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乡村内在美的涵养尤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也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各级基层组织要顺应广大群众对文明美好生活的期待,结合农村实际,强化科学引导,通过文明素质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文明新风尚在乡村生根开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激发每个人的文明自觉,塑造乡村的内涵之美。□胥爱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