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果
父亲是一名基层扶贫负责人,也是一位“老好人”,每天起早贪黑去工作。我从小对他的印象就是门一响,人出门了,只看到他的一个背影,伴随的是他远远飘来的一句话:“我去村里转转,你好好在家写作业。 ”
我和妈妈极力劝他不要太拼,但他总是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
大学开学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地等着父亲开车送我一程。那天,天空飘着大雪,空气中都吹着冰渣子,我仍在约定地点执着地等他,却很久都未曾出现,忙到连电话都没说一声,这让我很失落。虽然他是个优秀的干部,但在我眼里,并不是个好父亲,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与他的关系也逐渐生疏。
我很想去探究基层有什么魔力可以吸引他数日不回家,于是在某天跟着他来到带队村庄。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蓬头垢面又精神恍惚的妇女坐在院里,嘴里也不知嘟囔什么,屋内又出来一个女孩看着那妇女不停地傻笑。父亲告诉我,这是一户困难家庭,妻子和女儿智力都有问题,为了生计,家里的顶梁柱不仅要照顾她们还要去邻村养猪,由于不了解国家的优惠政策,妻子一直没办残疾证。
接着父亲又领着我看了很多困难家庭。突然我对父亲的敬佩便油然而生,从没有想到,还有生活如此艰辛的家庭。这让我知道脱贫攻坚本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作为脱贫干部的子女当然也不能掉队,回到家后,我就把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扒拉出来。我深知脱贫必扶智,便把自己从小收藏的一部分书籍拿出来连带着衣服交给了父亲。那天,阳光正好,他也久违地向我露出了笑容。
过了数日,父亲带着几张卡片回到家中,并解释到这些是受到我恩惠的小朋友送来的,以感谢我对她们的关心。打开卡片,字迹虽幼嫩,但仍然从中可以收到满满的心意。
父亲总说:“摘帽不摘责任,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最后时刻也要重锤。 ”我深以为然,没有大家,何来小家。看见父亲忙碌的身影,日益苍白的双鬓,我们一家人虽心疼也只能站在后面加油打气,只希望国家未来会因这些辛勤的工作者日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