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韩秀杰

母亲老了,真的老了,当我看到她眯着双眼盯着手机屏幕上偌大的字还在问我写的是啥的时候,低头的一瞬间,我看到她满头的白发,我才突然意识到她真的老了。然而,在我的意识中,母亲是不会老的呀!她明明可以轻松地抡起重物抗在肩上走很远的啊。印象中的母亲,永远不会累,也不会老。可是,她真的老了,如深秋的麦穗,深深地弯下了腰。“这次走又要好久才能回来吧?没事,你们忙就行,不用挂念我们。”每次回家返程的时候,母亲都是这么说。她是一个生性好强的人,也是我们家里的女超人。她这一生都守护在生养她的那片土地,如村头的那棵柿子树,也在不停地经历着各种目送和别离。

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灼热的目光,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村里的学生不多,好几个村的孩子都被集中到2.5公里开外的一所初中。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出笼的小鸟,恨不得立即就拥抱广阔的天空。可是,母亲却沉默了。“路上来来回回车太多,你才刚学会骑自行车。”她说。我说:“没事啊,反正大家一起去,况且我还是个男孩子。”但她还是很不安。

因为离家较远,每天早上都要很早起床,赶上冬天的时候,更是难熬。那时候,村里没有路灯,上学的路上基本上都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母亲每天雷打不动地早早起来给我做饭,然后送我去上学。她这种习惯从姐姐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养成,每天也是把她送到路口,目送她远去后才回家。

作为一个男子汉,我不喜欢母亲的唠叨,更不喜欢因为母亲送我而迎来的各种怪异的目光。于是,有一天,我跟她说:“你不用送我了,我跟我同学走就行。”“好的。”她说。从那天之后,她果然就没有再送过我。

正当我为我的胜利沾沾自喜的时候,有一天,我同学突然指着远处说:“看,那是不是你娘?站在平屋顶上的那个。”我定睛一看,还真是,顿时觉得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回家后我就跟她大闹了一场,并逼着她做出以后再也不送我的承诺。那一次,她真的伤心了,躲到角落偷偷哭了好久。

从此之后,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我再也没有见过她送我的身影,或许是她真的不想再惹我生气,或许是偷偷地躲在了一个更为隐蔽的角落。直到过了好久,吃饭的时候,她突然说了一句:“以后骑着车子,不要在路上打闹,不安全。”我才意识到,无论怎样,我始终都摆脱不了她的视线,后来这件事我也就不再跟她计较,不了了之了。

等后来我成了家,有了孩子。每次回老家,后备箱里总是装得满满当当的,就跟搬家一样,各种土特产占据了整个空间。其实,我回家的次数并不少,从市里到家也并不算远,但是每次回家,她就跟送我们出远门似的,不放心地叮嘱这、叮嘱那。等车开出去好远了,她还站在那里不停地眺望,我们到家给她报平安后,她才真正放下心来。姐姐在外地工作,离家更远一些,每次回家,就听见她跟爸爸唠叨说,怎么就放这几天的假啊,太短了。返程的时候,她也是站在门口望着好远好远,直到啥也看不到了才回家,爸爸就干脆爬到平屋顶上跟她实时报道动向,她就在下面仰着头认真地听着,就像个虔诚的传道士一般。“车子跑得太快了。” “转眼间啥都看不到了。”她说,她站在门口,望着远方悠悠地说。在不停地送别中,母亲被岁月打磨得如同一尊雕像,伫立在门口,年复一年地眺望着远方,静静地守候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