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政企合力 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五一”假期,我市旅游市场回暖,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迎来久违的“人气”。记者王志伟摄

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全面开放旅游景区以及室内文化场馆,开放影剧院、网吧和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线上线下,消费券、优惠券轮番发放……近一个月特别是“五一”期间,随着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措施的落地,一场场消费盛宴相继开启,既传递了加快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又推动了消费提质扩容。

政策引领为市场“添把火”

5月11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旅游景区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限量、有序开放,旅游景区日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复工复产实行一店一策、一店一案。我市将全面提振文旅行业消费信心,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繁荣发展。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我市21家A级景区对外开放,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服务秩序井然,旅游市场平稳有序,中短途近郊游、自驾游成为主流。全市列入重点监测的景区,共接待游客9.38万人,营业收入764.47万元。

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引领消费信心。早在4月8日,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商务局就发出倡议,要求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会会员带头消费,带动家庭成员,积极走出家门、走出社区,进饭店就餐、进商场购物,以实际行动为消费市场“添把火”。

4月28日,市商务局、市扶贫办、市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办联合举办了德州消费扶贫农产品供销对接会,促进签约扶贫合同、消费协议5700万元。

“德州惠民消费节活动自5月1日开始,持续至10月31日,通过商超消费、电商消费、夜生活消费、汽车销售、家装销售、文化消费6大板块惠民消费活动,开创线上线下联动消费新场景,打造推动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市商务局局长许健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2020年“千家商户网上赶大集”活动,帮助千家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餐饮食品行业发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促进居民消费。

多项政策红利叠加之下,“五一”假期我市对28家商贸企业和18家餐饮企业监测显示,商品累计实现销售1.89亿元,各餐饮企业实现经营收入约224.89万元。

消费券带动人气回升

满100元减50元、满200元减100元……“五一”假期,在消费代金券发放活动带动下,市民消费热情持续升温,餐饮、文旅等行业按下复苏“快进键”。

4月17日,德州万达商管集团发放了价值6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4月20日,德城区发放总价值10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市民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领取;4月23日,团市委联合市商务局启动“千万优惠聚州城青力青为助消费”活动,联合线上平台和线下店铺优惠额度累计达1000万元,吸引600余家商铺参加。“抢券去消费”让商家和消费者都能得到实惠。“每天要有二三十位顾客使用消费券,满100元抵50元的折扣力度很大,给商家带来了人气。 ”德城区万达广场好利来蛋糕店经理索全才表示。

直播带货变流量为销量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市部分地区出现了农产品滞销。为应对线下销售困境,各级干部纷纷做起“带货主播”。“金丝小枣紫里透红,皮薄肉丰,金丝缕缕”“五香脱骨扒鸡,昔日皇家贡品”“石斛花茶,清新淡雅,是最适合都市上班族的时尚单品”……5月9日,庆云县县长孙洪昌在山东卫视《家乡好物》节目中推介3款庆云特产,各种美食专业词汇信手拈来,可谓做足了功课。“直播经济受众广,传播速度快,带动能力强。 ”孙洪昌表示。庆云县把直播带货作为推动电子商务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步构筑起商贸产业“线上+线下、网红经济+传统模式”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该县建成县乡电商公共(创业)服务中心10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突破4000家,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已突破75%,网销占比额近60%,全县电子商务实现了交易主体从百到千、交易额从亿元到20亿元的跨越,稳居德州市第二位。

网络直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有效克服了疫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这一做法也让众多企业争相效仿。德百集团微信会员群每天都有“云秀场”,微信小程序不断完善功能,消费者可以线上下单,德百澳德乐时代广场的经理更是成了“直播带货达人”。

直播经济不仅带动现代商贸服务业繁荣,也成为拉动农业农村、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平台。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线上销售额同比实现了翻番,预计年底突破1亿元。德城区鑫昂集团是一家集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蔬菜种苗繁育、蔬菜生产、物流配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示范农业基地。公司的“吃不够”牌西瓜、蜜梨、茄子等均列入德州市名优农产品名录,该公司的农产品一直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上方式主要是做到一社区一店,市民通过APP就可以下单,并在店内拿走自己要的菜。同时加上网络主播带货的方式,将农产品直接呈现在市民面前,让农产品的销售更快更便捷。 ”鑫昂集团理事长史庆法介绍。

□本报记者王德鹏本报通讯员杨玉娟王凡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