喈喈鸡鸣

刘长新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鸡鸣,是农村最壮美的音乐,是农耕社会一首无言的诗,它陪伴着农人从冬到夏、从古到今,唤醒了青春,叫老了岁月。

晨雾里,黑暗中,不知谁家的大公鸡率先站在鸡窝上,引吭高歌一声“哏哏哏——”,悠长、清脆、悦耳动听。一时间,村里所有的公鸡都随着这第一声歌唱而和鸣起来,最后汇聚成一个大合唱,在万籁俱寂、寥廓沉静的黎明中,听起来是那样的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是很难听到第一遍鸡鸣的,白天沉重的劳作让他们仍沉醉在甜美的梦乡。唯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早已醒来,和身旁陪伴了几十年的老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间,才听得到金鸡报晓的第一遍歌唱。

如果说鸡叫头遍天还有些黑的话,第二次鸡鸣天色就有些朦胧的感觉了。在没有钟表的年代,鸡鸣就是催人起床的闹铃,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即将拉开序幕,田间繁忙的劳作即将迎来新的开始。乡人在鸡鸣中苏醒,睁开了惺松的睡眼,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活动活动腰身,抖擞抖擞精神,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准备开始崭新的一天。勤快的男人起来后,第一件事便是把自家的水缸挑满,然后打扫院子。院子是庄稼人生活和谐与否的象征,是安身立命的脸面。千百年来,人们恪守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古训,日子再艰难,生活再拮据,只要院子干净整洁,农具柴火等一应居家过日子的器物码放得整整齐齐,看着心里就爽快,生活就有奔头。

冬天,年轻的母亲们伴随的鸡鸣从有些冰冷的炕上爬起来,拉响风箱,做熟热乎乎的玉米粥,让孩子们喝上一碗,顿时全身暖意融融。孩子们在鸡叫声里,在母亲的嘱托声里,踏着飘飘荡荡的晨雾,奔向几里外的学校。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因为有了喈喈鸡鸣,才有了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因为有了喈喈鸡鸣,才有了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村子里养鸡的人越来越少了,那鸡鸣声变得越来越遥远。但童年时代的鸡鸣声,铭记在人们的灵魂深处,与自己熟稔的乡土、家园形成心灵上的共鸣。也许有一天,我们的乡村会消失,但那悦耳悠扬的喈喈鸡鸣,却会永远留在我们恬淡美好的记忆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