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香椿树

梁继志

城区距家乡并不遥远,半个月一次回乡坐客车,或骑自行车均可。行过30公里的柏油路、6公里的村村通,即可到达一个远离县城、远离乡镇的村庄。

千余口人的村庄不大不小,近年来离村工作打工的人愈来愈多,平日回乡的人很少,只有麦秋两收或节假日,会碰上从小一起长大,而后各奔生活的人。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外出的脚步,身强力壮的劳力浇完返青的麦苗,则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栽上了树,除柳树、槐树外,也有人种下了香椿树。集观赏食用于一体的香椿树,在家乡没有久远的栽种史,物以希为贵,在我闲置的小院就有两棵。三十多年前爷爷亲手种下香椿树,自栽种始,爷爷呵护孙子般地对它,浇水施肥,一到冬天还会用干棒秸围住树苗,生怕它被冻伤冻死。开春后,气温回升,又把捆绑的绳子解下。看着树苗渐渐地长大,爷爷会微笑着离开。几度风雨春秋,香椿树竟孩子般长高了长大了,小小的香椿芽,散发出丝丝的清香,弥漫在院落,温馨着饭桌。

初次吃到铁锅炒出的香椿炒鸡蛋,已经记不清准确的时间了,但那香味至今还在记忆里保存着。记得那时,一到采摘日,爷爷会搬来椅子,站上去用手轻轻地掰下绿芽。母亲惊喜地看着,还不住地叨念着:这么小的香椿芽摘下来,真是怪可惜的。吃习惯了玉米面窝窝头的我,忽然觉得那天的窝头,好吃了很多。乐吃香椿炒鸡蛋的我,还愿意吃母亲的手擀面条,浇上鸡蛋西红柿卤子,撒上腌咸的香椿末搅拌,还愿意吃油炸的香椿。每到炎炎夏日,树高叶绿的香椿树下,一家人坐着吃着,享受着没有阳光直射、雨滴湿衣的快乐生活。头茬的香椿香味最大,也最好吃。每每采摘后,母亲就会存放点,再就是送给邻居些,这样的免费赠送每次都是我乐此不疲的活儿。

二十年前爷爷不幸因病离世了,这棵香椿树好像一夜之间也老了很多,结出的绿芽也少了,吃着的味道也变了。失望之余,又惊喜地看到了离这棵树一米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香椿树。如今高过母树般的这棵树,竟成全了一家人吃香椿的夙愿。

谷雨前后正是掰香椿的好时节。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想,其实香椿也是当春乃发芽。正逢其时的香椿芽一上市便供不应求,曾记得一本刊物写到:香椿最贵的时候可卖到20元一两、200元一斤。还有好事者做了一个换算:一斤香椿等于39只小龙虾。真实未见不敢妄言,但今春香椿卖到30元一斤可信。大家追求品质生活,讲究生活质量的欲望,会随着幸福的日子而渐渐地提升,由此可见,香椿也会被品尝者更加青睐。

家乡爷爷栽种的、自生自长的香椿树,深深地扎根于小院,随着时光的流失,也深深地根植于我脑海。它奉献出的绿芽,丰富了生活的内容,也绿意着充满希望的土地。每年回乡采摘香椿后,我会自然地拿一点放在爷爷的坟前,以寄托怀念之情。

看似普通的香椿,不仅清香着春天,也润香着舌尖。站在家乡的小院,赏着杏花朵朵洁白,闻着香椿缕缕清香,别有一番情趣漾心头,别有一首意境映眼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