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复课后,这些防护措施要牢记

连日来,我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各学校开学核验工作,以保障分批有序、错时错峰陆续开学复课。 4月15日,2020年春季学期高中、中职毕业年级的首批36所学校已正式开学,那么,针对学生返校、学校开学,应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呢?

学校

暂不组织室内集会或活动

教师为学生测量体温。记者郭庆萍摄

德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李敏表示,每日入校前,学生一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请假,及时就医,不应继续上学。家长或共同生活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也要及时告知学校。返校途中,学生应尽量采取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少接触交通工具上的公共物品或部位,并且避免扎堆入校。

在校期间,李敏建议,师生员工要认真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勤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肘内侧遮挡口鼻;要减少去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疫情解除前,日常应随身备用医用外科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佩戴口罩。

“返校后,学校暂不组织室内集会或活动。师生员工要实行晨午晚一日三检,落实请假报告和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建立家庭健康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师生员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按有关防控要求处置。”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魏新梅指出,学校必须定期实施消毒,对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区域,由专人每日至少进行2次消毒,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卫生间应设置流水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要加强开窗通风,原则上每日至少通风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随着气温的升高,在保暖的前提下,应该多通风、勤通风。加强就餐管理,加强对学校食堂、社会配餐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应立即停止工作,按有关防控要求处理。在校用餐的学生应采取食堂送餐、统一配餐、预约用餐、错峰用餐等方式,尽量避免集中就餐。

□本报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张媛媛

家长

加强自我防护 做好后勤保障

高三学生开学已经快一周了,有不少家长仍处于紧张的状态,担心学校人口过多产生聚集问题,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德州市中医院西院区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肖辉称:“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做好个人防护,同时为孩子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安心学习、生活。”

学校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规范执行,做好了各种防护措施,这一点家长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但若家长被隔离了,也会影响孩子上学。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肖辉说,因此,家长自身应做好防护,外出时应戴好口罩,回到家后勤洗手,不串门、不聚众、不聚餐。

在家中,家长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家长需要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均衡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过度发胖等情况。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更快跟上学习的步伐。每天家里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可以选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 ”肖辉提醒,千万不要晚上开窗通风,容易让孩子着凉。

带着孩子做一些简单运动。室内和户外运动要相结合,室内选用适合居家锻炼的一些项目,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谨防运动损伤。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选择人少的时间和空间,适度进行户外运动。“不管是室内还是户外,锻炼都要适当,不要过于疲劳,可以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等,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左右。 ”肖辉说,八段锦也是不错的选择,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同时,也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中不要一直玩手机,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也督促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王琰

学生

调整心理状态 变焦虑为动力

开学近一周了,有不少学生出现过度担心、紧张情绪,以至于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精神,上课总是走神等。“近一周,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多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身影,日均来访者有20余人。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秀华说,今年由于假期延长、学业进程滞后,对于中高考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前期学习模式的改变、与家人长期相处产生各种问题、加上面临毕业升学,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睡眠不规律、身体不适等。

面对复学后的心理问题,李秀华表示,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深层次的自我对话,进行自我剖析,如:困扰我的是哪些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明确列出来,想一想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正视客观事实,坦然接纳自己,做好应做且能做的事。 ”

承认和接纳焦虑,让焦虑和紧张成为成长与奋斗的契机。焦虑和紧张其实是学生们在提醒自己,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把焦虑变成动力,自己进步的同时,焦虑也会渐渐平缓。

如何调节考前焦虑?李秀华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利用科学身心放松法,如正念减压法、腹部深度呼吸放松法等,帮助自己疏解压力;科学管理时间,适度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制定好合理的学习计划,高效应对学习生活,消减烦躁与紧张感;有效管理情绪,适度保持自己的兴奋状态,同学们可以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笑话等)、运动等方法,疏解压力。“若出现了明显焦虑,尝试上述方法都没有效果,学生应及时找专业心理医生,及时求助。 ”李秀华称。目前,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开通免费心理咨询热线:0534-2488072。另外,关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患者端,也可享受免费网上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张月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