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德州市开展消费扶贫

滞销菜送到社区,居民自助购买

3月28日,平原县恩城镇扶贫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红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根根黄瓜顶花带刺、新鲜翠绿,工作人员忙活着采摘、打包。

  恩城镇扶贫产业园区是该镇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共计79个温室大棚,目前已经帮助全镇43个村、112名贫困群众脱贫。因疫情防控,园内新鲜蔬菜出现滞销。“当时我们都慌了,怕白忙活一场,也怕贫困户没了指望。”产业园的大棚承包户刘金富告诉记者。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恩城镇扶贫开发办公室积极搭建临近村庄与园区之间的供需桥梁,通过微信群发布蔬菜价格信息,有需要的村子由村干部统计汇总,园区打包送菜,既能解决蔬菜滞销难题,使扶贫产业项目收益不受影响,又能为“蜗居”在家的村民带来便利。这样的“牵线搭桥”一直持续到市场恢复正常,共帮助产业园区销售各类蔬菜近5吨,园区获益3万余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定程度上带来人流、物流的中断,导致部分扶贫农产品面临滞销风险。“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赵万军介绍,我市积极行动,动态摸排滞销产品情况,多措并举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加大线上电商销售推介力度,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有效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问题,切实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的富硒草莓种植大棚是该镇的扶贫项目之一,棚里草莓主要以采摘的形式销售,平均一亩地纯收入达2万元。春节期间正是草莓采摘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草莓销售遇到了难题。夏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展消费扶贫行动,鼓励公共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或推销产品。宁津企业家刘卫峰购买草莓255公斤,捐赠给我市坚守抗击疫情一线的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省人大代表、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杜海霞为基层干部捐赠草莓115筐。经过努力,大棚现已出售草莓750余公斤,收益3万余元。

  陵城区神头镇则利用互联网对接市场,将该镇友平农场种植的西葫顺利送进北京、天津等地的商超,并建立了长效稳定的购销关系。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运输车辆办理了疫情期间运营的通行证。“起初我们西葫的收购价一斤只有0.3元,连成本的一半都不够。多亏了镇上帮忙,今年2月份共销出1.5万余斤,平均收购价一斤2.5元左右。 ”友平农场负责人张好基说。“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赵万军说。据了解,近期我市还将组织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借此搭建区域性产销对接平台,“以销促产、以销带产”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王书胜李文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