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芳:把握规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本报记者李智群本报通讯员朱毅

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攻坚,对此,市委政法委副处级干部朱克芳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规律特点,以‘天上有网、地上有格、手中有哨、联动高效’为总目标,积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一体化、实战化”为原则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动落实各级综治中心机构编制,统筹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发挥社会治理平台作用。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构建贯通市县乡村、联通相关领域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一体化、实战化、协作化的联动功能效用,完善内部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确保基层群众有苦可诉、有事可办。

以“流程再造、平台优化、能力提升”为原则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促进市县两级政府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拓宽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空间,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真正形成共治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体系。以综治信息系统应用为平台,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枢纽,推广“网格化+综合执法”的权力下沉基层综合治理模式,使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在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等基础上,向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方面深化拓展,打造“多网合一”的新型全科网格事项闭环处理流程。

以“联网为基、应用为主、社会共享”为原则推进“雪亮工程”应用。在完善市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推进视频监控资源在道路交通、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实战应用。重点抓好3个环节:一抓进度和质量,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按照设计方案,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二抓联网和共享,尽快建立健全全市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网络设施互联互通,图像数据集成应用;三抓实战和拓展,深化“雪亮工程”在服务民生、治安防控、应急处置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深挖“雪亮工程”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潜藏价值,让“雪亮工程”更加明亮。

以“重点人员、重点领域”为靶向筑牢公共安全防控网。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有奖监护政策,优化“医保报销、民政救助、财政兜底”的救治救助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发展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伤害责任保险、医务人员职务意外伤害保险等多种形式的险种。深入整治网络暴力文化和校园周边环境,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完善校园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寄递物流“三个100%”,严格市场安全准入条件,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筑牢心理疏导“心防战线”。牵头整合妇联、团委、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各界资源,做好特殊时期、特殊需求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推动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制作心理辅导音视频,主动做好解疑释惑和心理疏导工作,缓解群众压力,积极提振群众信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