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屯的金鸭子

张剑迟

在禹城市李屯乡,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郭屯的金鸭子。

1

相传很久以前,郭屯村中有一户郭姓人家,宽阔的宅院前有一片果树行子,行子中有一口古井,不知开凿于何年,井水甘冽。古井旁有一间茅草棚,那是夏秋时节看果树的临时居所。

郭姓人家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都跟着村里的塾师读书。老大一读书就犯迷糊,后来索性不读了,帮着大人使牛耕地干农活;老二天资聪颖,一读就会,一点就通,经常受到塾师的夸奖。

老二读书勤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诵读四书五经,学问精进很快。

有一天,妈妈问他:“儿啊,你怎么起得这么早?”

老二说:“妈妈,不早了,井里的鸭子早‘嘎嘎’叫了。”

“什么鸭子?”妈妈一脸疑惑。

“妈妈,每天早上,当我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听到咱家井里有鸭子的‘嘎嘎’声。”老二回答。

“真的吗?”

“真的。”

第二天,老二刚起床,郭氏就悄悄走出家门,刚走几步,就听到鸭子的“嘎嘎”声。郭氏循声到了古井边,探头一瞧:只见一对金色的小鸭子在古井里嬉戏玩耍,还不时“嘎嘎”地叫。郭氏捡起一小石片,往井里一投,那对金鸭子“扑棱”一下,潜入水中。郭氏等了很久,也没见那对金鸭子浮上来。

后来,郭屯古井中有一对金鸭子的消息,不知道怎的传遍了四邻八乡,引得无数蟊贼大盗动起了歪脑筋,但都无功而返,因为只要他们稍微接近井沿,那对金鸭子就会潜入水中,踪迹全无。

后来人们传言:郭屯的这口古井通着村南管氏河,有人在管氏河中见过这对金鸭子,全身透着金光,那金光,晃人的眼。

2

这年夏天,郭屯南来了个脏兮兮的干瘪老头,尖嘴猴腮,下巴上稀疏地长着几根“老鼠胡子”。

老头来到果树行子旁,见郭氏夫妻正在给果树浇水,于是向前“讨水喝”。一瓢甘洌的井水喝罢,老头问:“我一路讨饭到此,能否给个活干?不要工钱,管吃住就行。”

郭氏夫妻见其可怜,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从此,郭家的果树行子里,多了个干瘪老头。这老头,腿脚麻利,干活勤快,浇水、除草、疏果等样样在行。有人看到老头干活这么实在,就开玩笑道:“你也这么大年纪了,省着点力气。”

老头尖声细气地回答:“主家救了俺的命,不好好干活哪行?”

后来有人发现:这老头每到傍晚,就去村南的管氏河边钓鱼,即使下雨阴天,也不耽误。钓鱼的工具又极其简单:河边折取一根芦苇,苇梢处留一苇叶做浮标,系上丝绳,丝绳前端分叉,各自挂着银色的鱼钩。老头搭上鱼食后,将苇秆一甩,鱼钩落于远处。但见苇叶微微浮动片刻,老头的腕儿一甩,两条一指长的小鲫鱼便跳上岸来。随后,老头解下丝绳,扔掉苇秆,带着两条小鲫鱼回到果树行子,钻进茅草屋里去了。

秋天,果园里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闪着霞光,黄澄澄的梨子冒着金光。当最后一筐喜悦摘满的时候,郭氏夫妻对老头说:“搬回家住吧。”

老头捋着“老鼠胡子”笑着说:“还不很冷,这里清静些。”

老头还是每天傍晚去钓鱼,钓的依然是两条一指多长的小鲫鱼。

3

寒秋的一天,起了大雾,郭家老二睡到了大天明。郭氏问儿子:“不舒服吗?”

老二说:“今天没听到鸭子叫,睡过了。”

郭氏和儿子来到古井旁,发觉老头踪迹全无。

后来村民才明白:那干瘪老头,哪是什么要饭的,是来钓金鸭子的。老头每天喂金鸭子两条小鲫鱼,天长日久,金鸭子失去警惕,最后被那干瘪老头钓走了。有人一算,那干瘪老头从来到走,恰好九九八十一天。

郭屯的那对金鸭子没了,郭家老二的禀赋不再异常,勤奋也不如以往,后来仅仅中了个秀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