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认错车的“囧事”

刘富海

三十年前,娶媳妇儿找几辆婚车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儿,尽管对车辆档次、数量和颜色等不那么讲究。那个时候,农村人对各种车辆了解不多,辨识不明,有时难免阴差阳错。当年,我结婚时,因为认错了客人的车,就发生了把邻村新郎的岳父接到我家的“囧事”。

对于我的家庭来说,一九八九年腊月初六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因为我家和邻村高家的一户同时选定为孩子举行婚礼。

高家村在我村的后面,仅有一块洼地相隔,两村公用一条大道对外交流交往,因为村界不明显,经常有人把两个村混淆。

我们当地嫁闺女有“爹叫娘送”的风俗,就是结婚第二天,新娘的父辈到男方家里“叫闺女”,酒足饭饱后接闺女回娘家住一宿,第三天,再由新娘的母亲和婶子大娘们“送闺女”回到婆家。因为大舅哥做生意,有一辆银灰色柴油小货车,岳父当然坐车来“叫闺女”。

那一天,我们小两口帮厨忙得不亦乐乎,全家里里外外依然荡漾着喜庆的气氛。早有母亲拿了糖块打发几个半大孩子到后街望风,说只要看见白色的、贴着“囍”字的汽车进村,就快快回家报信儿。

当时,没有电话和手机,不能确定岳父动身和到达的时间。大约11点,村头的孩子们看见一辆白色汽车远远驶来,挡风玻璃下边大红“囍”字格外醒目,就想当然认为是客人进村了,嘴里乱嚷着“来了,来了”,一溜烟儿往家跑。父亲和叔叔大爷们兴高采烈地出门迎接亲家,母亲则习惯性地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偕婶子大娘跟在后面。

双方初次见面,并不熟悉,握手嘘寒问暖,一阵客套,有个别相互认识的,自然以为是亲戚。一时间,欢乐祥和充满了我的新婚小院。母亲忙不迭地沏茶敬烟。

有人发现岳父饮着茶环顾新房,慢慢蹙起了眉头,咦?闺女的陪嫁物品咋变了样——八仙桌变成了迎门厨,炕头琴变成了大衣柜,梳妆镜上的红字“吉祥如意”变成了“幸福美满”,没有归置完的被褥,花色和做工好像也不一样,其他客人也在窃窃私语。我们小两口听说娘家人到了,急忙赶过来。媳妇儿进门,猛地怔住了——“闺女”竟然不认识“父亲”,屋内所有人一时尴尬困惑。

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个“父亲”是去高家“叫闺女”的,因为缺乏沟通,孩子们毛毛愣愣地看见贴有红“囍”字的汽车进村,误认为是我家的客人。更巧的是,高家的客人开车至此,误把俺村的后街看成了高家的前街,一拐弯儿进了村,被热情的父母接进了家。

理清了事情原委,双方说笑不止。从此以后,我家的这件事就在村里落下了“话把”,每次岳父来我家,就有人调侃说:“哪一个村的老丈人呀?!”

时代在进步,通讯业飞速发展,人在车中,“北斗”导航实时锁定你的位置,尤其是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从最初的代步、货运到追求速度、舒适、品质,颜色从父辈心里的黑白色变幻成“珍珠白”“赤帝红”“钛泽银”“琥珀金”,年轻一代说车道车,如数家珍,再不会轻易发生接错人的事了。

就在上周六,我去德州市区接站,和放寒假的儿子路过德百汽贸城,只见展厅高档开阔,功能配套齐全,现场人流如织,厅内名车云集,品牌众多,颜色琳琅满目。儿子摩拳擦掌,下决心结婚一定要在德百汽贸城选一款心仪的爱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