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春天


  □王季春
  父亲本姓李,是到外祖父家和母亲成亲多年后才改姓王的。
  爷爷家境富裕,念过几年私塾,很注重教育,将6个孩子都送到学校念书。父亲完小毕业后就到药铺做学徒。 1954年,在爷爷奶奶劝说下,20岁的父亲背井离乡,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母亲是独生女,没上过学。为延续香火,外祖父决定为女儿“坐山招夫”。那时已时兴见面相亲,母亲见了几个都没相中。直到1954年,才遇到一表人才又有文化、懂中医的父亲。婚后,为早日融入大家庭,父亲不惜力气,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把水缸挑满。平日里,对老人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对这个上门女婿,老人赞不绝口。长辈的认可,让父亲在这个家站稳了脚跟。
  父亲的到来,不仅为这个家延续了香火,还带来“读书起家”的家风。听母亲说,他们结婚时,父亲只带来一箱旧书,文革期间被付之一炬,留下的那本,是母亲用来夹放鞋样子的,父亲拿着宝贝似的,成宿成宿地看。我长大后问过父亲书名,他说是《纲鉴》,全名《纲鉴易知录》。我后来上网查了查,原来那是《资治通鉴》的简缩,难怪父亲对历史事件那样清楚!
  父亲会扎银针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村民有点小病小灾的,都找父亲看。父亲也不辞辛苦,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人家喊一声,就及时赶到。时间久了,母亲就不愿意了,因为父亲干搭工夫不挣钱。父亲耐心给她讲道理:“咱没别的本事,就会扎个‘旱针’。庄里庄乡的,怎好意思收人家钱?就当行善积德吧! ”慢慢地,母亲就不再跟父亲闹了。每到过节,被父亲救治过的乡亲,就会送来各种面食表心意。父亲的言行,营造了不计回报、乐于助人的良好家风。
  从记事起,父亲就给我们传输“诗书,起家之本”的理念。为培养我们读书的兴趣,不管农活多忙多累,他总会腾出时间看书,并以古喻今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记得父亲挂在嘴边的是宋真宗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母亲不赞成孩子们读书,说家庭成分高,念也白念。父亲说,念书不一定有出路,不念书,更没出路。只有心里装了书,眼中才有路;有路,就不怕走不出去。
  忘不了儿时,父亲在煤油灯下教大姐、二姐认字、算术。为多挣工分,生产队派人去章丘给食堂推玉米面,来回好几百里,还要过黄河,没人愿去,父亲抢着去。回来后,鞋和脚都磨烂了;夏天挖井、冬天出河工,最苦最累,没人愿干,父亲抢着干,落下老寒腿的毛病;生产队出钱让父亲去德州看腿疾,他午饭都不舍得吃,省下钱给孩子买字典。
  1972年,两个姐姐同时考上高中,等到开学时才知道没被录取。看到村里几个成绩差的都美滋滋上高中了,姊妹俩哭着求父亲想办法。父亲心急如焚,拿着成绩单逐级找,不知跑了多少趟。后来才知道真相,原来是父亲出身成分高,入赘上门后未按农村习俗改姓,因而政审没通过。于是有人出主意,劝他改姓。那天,从公社回来,父亲像变了个人,不吃、不喝、不说话……看到父亲这
  个样子,两个姐姐不敢再提念书的
  事。白天跟大人下地干活,晚上挤
  到煤油灯下偷偷看书。父亲看在眼
  里疼在心里,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
  途,最终还是随了母亲的姓。经公
  社书记支持,两个姐姐在开学一个
  月后上了高中。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姐
  姐、哥哥相继考上师范、军校,开了
  全村先河。哥哥考上军校的那年三十,村支书带村干部敲锣打鼓来我家贴对联、放鞭炮,声声祝贺里,“光荣人家”的牌匾高高挂上我家门楣。我们也不甘落后,相继学有所成,走上不同工作岗位。而后,十几年间,孙辈们也都考上大学,毕业后有考进国家机关的,有进陆、海、空三军的。父亲脸上也现出平时难见的笑容。
  改革开放以来,父亲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常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共产党就是领航人,要紧跟党走。 ”他要求子孙们都要上进,积极入党。如今,我们姊妹7个中5个是党员;7个参加工作的小字辈中有4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
  余秋雨说:“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父亲就像深山的修炼之人,寒风刺骨时,他把希望寄托春天。春天,就是他的7个子女,就是将孩子们培养成人、成才。父亲做到了,也迎来属于他的春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