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朱集镇高厦言小学张珊珊: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


张珊珊: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


张珊珊指导学生阅读


今年34岁的张珊珊2009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从老家平原来到乐陵,现为朱集镇高厦言小学六年级二班班主任、语文教师。


“刚来时学校都是平房,操场也仅是硬化的土地,每次回平原老家都需要去德州换乘大巴车,少则半天,多则一天才能到家。”张珊珊说。


简陋的校舍,不便的交通并未打消她留下的决心,“虽然条件苦了些,但这里的孩子都非常热情、纯真。”张珊珊说,每当下雨天,她会邀请学生到学校后院的教师宿舍吃饭,热情的张珊珊很快成为了学生的“知心姐姐”,中午时常有学生跑去后院与她聊天。


“老师,您最喜欢什么节日呀,我最期待过春节,只有那时爸爸妈妈才会从外地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饺子。” 一次,学生焦文丽无意间的一句话,触动了张珊珊的内心,这是她第一次倾听到留守儿童内心的期盼,“心里酸酸的,虽然自己也生活在农村,但父母一直陪在身边,从未有过这样的体会。” 张珊珊说。


为了满足焦文丽吃饺子的心愿,同时保护她的自尊心,张珊珊开展了一次特别的书法比赛,奖品是吃到老师包的饺子,焦文丽经过认真准备最终如愿以偿。看到焦文丽开心的样子,张珊珊又陷入沉思——班里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务工,缺少父母的关爱,情感交流沟通少,家中老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如何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存在困难。


张珊珊便为班级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了生日簿,每当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她会亲自为学生戴上生日帽,全班学生齐唱生日歌,班里哪位孩子的衣服开线了,她都会为他缝好。“班级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所有的学生就像是我的孩子,我要给他们家一样的温暖。”张珊珊说,10年间她教过的学生中有200余留守儿童。


处在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弱,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加之父母外出务工为方便与孩子联系都会留下手机,沉迷手机游戏问题较为突出。“困难虽多,总有解决的办法,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关乎他们的未来。” 张珊珊暗下决心——不放弃一个孩子。一次次的苦口婆心,一次次的周而复始,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她总结出体验式教育方法,即用身边的事物来举例讲道理。


王建磊是张珊珊2015年教过的一个学生,他非常淘气,对自己犯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张珊珊便给他一个苹果,让他每犯一次错就在苹果上划一道,就这样一个完好的苹果变了样,直至烂掉。一个小小的苹果,让王建磊深刻认识到小错误积少成多终将铸成大错,自此以后努力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


在体验式教育的基础上,张珊珊还教给学生“一分钟约定”,在做事前先冷静思考一分钟,避免因一时冲动作出错误的决定;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小组,周末以小组为单位去学习较好学生家中集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定期安排学生书写家书,通过微信发送给家长,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组织班级亲子交流活动,传授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方法等。


“读书可以开拓眼界,学习优秀的文化,提升自我意识。”张珊珊说,结合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的优势,她将读书育人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带领班级打造“阅读课程”,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课前五分钟经典诵读。在学习《小木偶奇遇记》后,张珊珊引导学生续编话剧《小木偶遇见》,通过表演节目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情绪情感,并辅以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张珊珊说,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她不忘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参加远程研修,多次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参与山东省基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路径研究》;2018年撰写的论文《核心素养视角下习作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国家一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今年参与山东省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路径研究》,9月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编   辑|于春芝

记   者|黄晓龙

通讯员|郝   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