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怀古


  □李竹晴
  俗语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日前,怀着景慕的心情,我来到了这个人间天堂。
  微雨笼罩的西湖,犹如遮着面纱的西子,纯净柔美。湖边的远山,如西子黛青色的弯眉,透出秀气。烟波微漾的湖面,则闪着西子姑娘的灵动。
  我撑开一把油纸伞,循着断桥而来。断桥,据说在冬日雪后,桥的阳面融化阴面雪覆,远远望去就像断桥,这便有了西湖一景“断桥残雪”。雨中寻断桥,对于我来说更是了却心中那个美丽的传说。断桥上已没有白娘子走过的台阶,扶住桥栏远眺湖面,船影游弋,哪一条船是从断桥接走许仙和白素贞的?雨中的断桥游人如织,他们大抵也是来寻找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到栖霞岭下,我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柳荫长堤——苏堤。走到苏堤上,我竟有种莫名的激动,梦里寻她千百度,有朝一日在眼前。 1000多年前,你亲手筑造了它;1000多年后,你早已不在它还在。苏东坡,我终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你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的西湖在千年之后仍如你所愿,在微雨薄烟的笼罩下正从水墨画中走来。
  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瀑和跨虹,多么美丽的名字,请记住它们吧,这就是苏堤六桥!我不知道这名字是否是苏东坡所取?我宁愿相信它们出自东坡先生……
  苏堤,早已不是千年前的苏堤。走在堤上,没有千年前雨中的泥泞;由伞花组成的游人队伍,放眼望去,色彩斑斓。我的步伐很慢,2.8公里的长堤,我想一步步丈量,丈量诗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情怀,丈量从北宋到今天的历史长度。
  公元1071年,苏轼被贬到杭州任职。西湖杂草丛生,淤塞不堪,那是杭州城老百姓的淡水之源。逢大涝之年,城内积水难排,西湖泛滥成灾。是为官一任的苏公,带领百姓疏浚西湖,清除杂草深挖湖底,成堆的淤泥无处安置,又是你——苏公,直接在湖中修筑了一条从南到北的长堤,建六桥使东西水域相通,堤上种柳栽桃。苏公引西湖水入城,解决了老百姓的喝水问题;城中水患时积水可入西湖,解决了城中水涝之灾,百姓感恩这位父母官,将湖中长堤命名为苏公堤。每逢春日,苏堤嫩柳抽芽暖莺争树,桃花风中摇曳,成了杭州城老百姓觅春之处,苏堤春晓作为西湖十景之首成了世人对西湖的最初印象。
  我触摸着一棵棵在雨中肃立的柳树,没有风,长长的柳丝垂下,树下的长椅上坐着赏景的男男女女。透过柳丝的缝隙望向湖面与远山,满满一幅中国风的泼墨山水画。“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我想当年苏公也是醉了这美景,携友雨中夜游西湖,直埋怨好友不解美景之情。现在,苏堤边有成片的荷。当年,苏公为防止水草肆虐湖面,在湖中种了很多菱角。这样既净化了水域,又卖菱角有了收入,继续治理西湖,“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苏公当真是一位聪明的父母官啊!如今,不知湖中是否还有苏公的乌菱?
  有人说: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我在微雨中漫步苏堤,遥想苏公当年急雨的情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西湖也真真在苏公的诗意里流传千载了。对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在杭州3年,治湖治病,疏浚西湖造福一方,治理瘟疫爱护百姓,给杭州人留下了千年的文化底蕴。
  2.8公里的苏堤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尽头。“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的苏公,你不但是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体恤百姓的好官。座落在西湖岸边的苏公像,望着西湖微笑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