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百灵鸟”德州高歌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双双通讯员陈启忠摄影报道

傈僳族,一个以歌为伴,“盐可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的古老民族。冯秀芬便是傈僳族女子,她18岁之前的时光,随父亲在云南的高山峡谷间,唱得山花烂漫。今已47岁的她,远嫁至德州二十载有余,却也难掩歌声悠扬,多次参加省级电视台歌唱比赛并获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百灵鸟”。

云南峡谷间的甜歌姑娘

冯秀芬现在家住陵城区神头镇,丈夫为厨师,夫妻俩在村中经营一家餐馆,生意红火。她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略显沧桑;平日,她喜欢梳一条长马尾,着白裤黑衣,穿衣比一般乡民讲究些。

不知是生来如此,还是后天使然,冯秀芬遇生人不怯,嗓门洪亮,总是一副开朗率真模样。尽管年近五十,却如年轻姑娘般热情而富有朝气。冯秀芬说普通话不甚标准,带了极浓的云南维西乡音,却也给人以淳朴感。若有人想听歌,她随即高歌一曲,《山路十八弯》或者《青藏高原》,嗓音清亮,歌声高亢。

冯秀芬出生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一户农民家庭,5岁时,母亲因难产去世。没人照顾,年幼的她就跟随父亲去山里干活。

傈僳族是个擅唱的民族,父亲便特别喜欢唱山歌,为了哄小秀芬开心,他在种药材、挖土豆的时候,教女儿唱歌。小冯秀芬也秉随这一优点,嗓音令父亲暗暗称奇。“爸爸总鼓励我好好唱,长大当个歌唱家。”她说,童年就是在歌声中度过的,那时候的自己,是寨子里歌声最动听的姑娘,逢年过节,为乡亲们演唱,博得阵阵掌声。

《让梦想飞》的周冠军

18岁那年,冯秀芬所在寨子中一位姐妹远嫁山东,经其介绍,她也来到了陵城区神头镇,几年后,与一位老实憨厚的农民步入了婚姻殿堂。

结婚后的冯秀芬生活很幸福,夫唱妇随,丈夫负责后厨,她在前厅忙碌。烹茶端菜之余,总会不知不觉地哼上几曲,总有食客被她动听的歌声吸引,之后便时常光顾,每次都要老板娘唱上一曲。渐渐冯秀芬出了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神头有个民间歌手。

2013年,陵城区举办了一次歌曲大奖赛,冯秀芬前去参加,不想一鸣惊人,取得了一等奖;后受邀参加陵城区首届百姓春晚,获得“陵城百灵鸟”称号。

接下来的几年,冯秀芬开始频繁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 2015年陵城除区神头镇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陵城区机关干部大合唱、唱红德州”“ 海选等活动外,她还参加了齐鲁电视台“好运连连到”栏目,山东影视频道“你消费我买单”栏目也邀请冯秀芬一展歌喉。

2017年是冯秀芬的歌声传播最广的一年,她荣获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让梦想飞》周冠军,并且进入了年度三十强。此次比赛让“百灵鸟”的名号越传越远。

组队带乡民载歌载舞

如今的冯秀芬,可以说是陵城区的“红人”。她的生活依旧,在餐馆和家庭之间忙碌。但闲暇时,会从电视里捕捉着有关音乐的信息,有机会便找专业音乐老师指点。她每天坚持跑步来增强肺活量,以此克服唱歌时的气息问题。

她还时不时给乡亲们唱歌,让人评点,寻找不足。每次上台,都像演员一样,为人们精心“演出”,这一过程让她无比快乐和享受。如今,冯秀芬的足迹不仅遍及陵城区、临邑县等德州各县市区,还去日照市、河北省一些县市区演出。“现在生活好了,我就想着如何让村里人也热闹起来,精神状态好,生活就会好。”冯秀芬有这样的念头之后,便开始行动,把村里秧歌队重新组合,组建了“冯秀芬广场舞队”,自己担任队长,多次参加陵城区举办的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演出活动,多次去老年公寓为孤寡老人献爱心,自己买了音响设备,义务教村里喜欢文艺的姐妹学习唱歌跳舞,通过歌声,将傈僳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