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对孩子说“你要懂事”或许你正在剥夺孩子的“资格感”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懂事、听话,甚至认为这是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但事实上不注重孩子的心理诉求,仅强迫孩子变得懂事,这种道德绑架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无法想象。也许家长的育儿任务会变得轻松了,但是孩子的成长很难尽如人意。

案例一:孩子用“懂事”来迎合父母

近日,家长带着一位十三岁的男孩儿来到咨询室,经了解,这位男孩儿在学校里经常捣乱,班主任实忍无可忍,目前暂时让他停课反省。家长很无奈,主动讲述道:“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始终排在班里前两名。但是,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忽然变得爱捣乱、打架和撒谎了,究其原因是,孩子上四年级时,妈妈怀上了二胎,爸爸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他。”

据孩子的母亲介绍,准备要二胎时,男孩儿是同意要个弟弟或妹妹的。但是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当孩子自己和咨询师交流时,却哭着说:“其实,我不想要弟弟或妹妹,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这样说的。”

似乎是从妹妹出生后,男孩儿的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希望通过不断折腾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案例二:过于“懂事”的孩子没有童年

晓阳的妈妈推崇严厉的教育方式,认为只有严格约束孩子,才能使他不会出现偏差。所以妈妈在对晓阳的教育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宝宝要懂事,否则妈妈就不要你了。”

当晓阳看到想要的玩具时,只要妈妈这样说,晓阳便不再央求妈妈了。似乎“懂事”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懂事才能得到妈妈的欢心;在幼儿园里,晓阳受欺负了也不会反抗,因为妈妈说了要懂事,所以自己要忍耐,这样妈妈才会开心;在家里晓阳很乖,会在妈妈规定的时间里玩玩具、吃饭、吃水果。这样做可以换来妈妈在别人面前的夸奖:“我的女儿很懂事,完全不用我操心。”

可是时间一长,妈妈就从晓阳的脸上读到了不一样的信息,她很少大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甚至不怎么会和小朋友们相处。

案例三:被“懂事”绑架的孩子长大后无“资格感”

刘女士今年27岁,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过年买新衣服时,妈妈会带着她和妹妹一起逛街,妹妹总是挑选最好看、最贵的,花完钱后,妈妈就开始抱怨,当时尚且年幼的刘女士很体凉母亲,即便她也很想要新衣服,还是会说:“我今年不买新衣服了。”但内心却暗暗希望,妈妈也会给自己买一件的,但妈妈却很少满足她内心的诉求,而是夸奖她:“还是你懂事。”

刘女士上大学时,依然是家里“懂事”的孩子,无论多么想要一台笔记本电脑,都不会向爸爸妈妈开口,而是通过发传单、洗车等方式勤工俭学,来购买电脑。最终,妈妈高兴地夸奖她“懂事”,妹妹却用几句轻描淡写的请求,得到了一台新电脑。

最近一段时间,刘女士接到一个电话,让她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终于宣泄了出来。父亲开车被撞,软组织挫伤,妈妈让她请假回家照顾,妹妹却对这件事并不知情,妈妈解释,这是因为“你更懂事”,那一刻,刘女士爆发了,她和妈妈大吵了一架,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懂事”,她像是被这两个字“绑架”了,她甚至觉得自己不配被关爱。这次爆发让一家人冷静了下来,可是却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是为什么。

分析:“懂事”状态下长大的孩子面临更多问题

大多数孩子在小时候会比较黏人,因为父母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而有些孩子却从不黏人,看起来很懂事,但是这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减少,让孩子感觉到缺爱。还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就主动帮孩子做主,如果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还会被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再发言了。这样的孩子看似很听话,但是长大后大多会没有主见,也不敢表现自己。“懂事”最大的特点是不能提要求,不能麻烦别人,“懂事”的孩子往往过早地注重他人的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却唯独忽略了自身的意愿与需求,往往失去了正视和表达自己欲望的能力。对于他人的请求,他们总是来者不拒,却很少向他人提任何要求,慢慢丧失资格感。

而在“懂事”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会在未来的社会中面临更多的迷茫与纠结,羞于表达自己的诉求,自卑、敏感,表面上是善解人意,可背后却害怕对方不高兴。用其一生的努力去迎合、证明、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总是感觉到莫名的委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甚至是偏激行为。

建议:多给孩子爱与鼓励,让孩子发表自己的建议

养育孩子并不容易,“育儿先育己”,作为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更多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因此建议喜欢说“孩子,你要懂事”的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关注,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无比重要,父母在给予孩子爱与关注的时候,不要附加上听话懂事,不然孩子就会把听话、懂事和爱与关注等同起来。成年之后,他会在人际关系中尽可能听话懂事,以此来获得别人的爱与关注。

其次,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肯定和赞美他,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尽可能的鼓励和支持他。除了爱与关注,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父母也要做好环境上的配合,比如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多鼓励、赞扬,心理学上有句话:“一个孩子的自信,来自五千次的肯定和赞美。”当孩子受到挫折时,要鼓励、支持他,而不是打击他,认为“这就是你不听话、不懂事才造成的”。

最后,请学会平等交流沟通,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更加理解孩子的想法,更加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诉求,孩子的成长状态也会相对轻松一些,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适当尊重孩子的情感表达,当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时,家长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尊重,不要轻易斥责孩子,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

本期心理咨询师

尚坤

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生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咨询经验。同时不断外出学习,系统学习了沙盘疗法、精神分析、催眠、意象对话、元认知、家庭系统排列、房树人等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技术。现在为德州晚报心理咨询团专家、德州市十佳心理咨询师、平原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平原五中心理咨询师。

擅长:家庭教育与家长培训、青少年人生规划、失眠及各种心因性的躯体疼痛、学生考试焦虑、学生厌学导致的躯体症状,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消除恐惧、焦虑、强迫等。

咨询风格:以精神分析、催眠、意象、元认知、沙盘、家排理论等多种技术相容论证施治。追求内外因双重干预,追求最快最稳定的心理干预原则,尊重、理解、关怀求助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