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傲雪见精神——记德州籍著名画家鲁秋

《中华魂》
《澹泊育清香》
《报春》

  □本报记者 尹晓燕
人物简介
  鲁秋,原名冯长收,1948年生于禹城张庄镇洼里冯村,现定居北京。结业于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专项研修班。职业书画家。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珠江书画院副院长、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大资源艺术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等职。
  11月19日,“丹青怀德——新中国成立70周年鲁秋艺术邀请展”在德州市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落下帷幕。鲁秋以画冰雪梅花见长,他把梅花置于冰雪天地之中,将梅花凌寒傲雪独自开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梅花苍劲雄浑的风骨和气魄。
  此次画展是鲁秋怀着对家乡深厚感情所办的汇报展,共展出其作品百余幅,除冰雪梅花系列作品外,还有专为此次画展创作的长卷《中华魂》《清莲图》等画作。
以梅言志 自创冷香画技法
  鲁秋自幼酷爱书画,读小学时,他的绘画才能就崭露头角。没有笔墨纸张,他以树枝当笔,以大地为纸,鲁西北平原上的乡村风景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当时的宣传画、小人书中的各类人物插图都是他临摹的对象。正当他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鲁秋被莫须有的罪名打成了“反革命”,从此上学读书成了最大的奢望!无奈之下,他离家出走闯关东,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在东北那片陌生地方谋生,鲁秋因没有户口而成为当地人眼中的“盲流”,受尽了磨难。直到1973年,才摘掉了“盲流”的帽子,在长白山脚下的浑江山区湾沟镇和平大队安家落户,结束了流浪生涯。上世纪80年代,凭借自身的书画艺术才能,鲁秋来到北京,担任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主办的《农村金融》杂志和《中国农金报》的美编,后被派任该杂志和报社驻吉林记者站站长。 1985年,鲁秋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兼修。求学3年里,画艺日渐炉火纯青,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虽然对山水、花鸟、人物乃至书法都有造诣,但鲁秋却磐石般将艺术目标定位于画冰雪梅花。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专攻梅花后,他将自己名字冯长牧改为鲁秋。鲁,寓意不忘生养自己的山东故土;秋,是他梦想在自己人生的秋天,在艺术上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他说,梅花的生存环境肃杀、沉郁、冷酷,但唯有如此它才在雪压霜欺的严寒磨砺中显示奋力抗争的天性与“俏也不争春”的高贵品质。鲁秋矢志不渝地画冰雪梅花,在某种意义上是言物咏志和状景抒怀,是对他坎坷曲折人生经历的抒发,从中能真切读到生命的坚韧、顽强与静逸。
重出新 讲梅情 显意境
  鲁秋笔下的梅花吸取宋人的冷疏,博收元代的繁密,使冰雪梅花俏姿尽显,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刚柔相济的美感。在画展上浏览其画作,无不被画中那疏密有致、静中有动、千姿百态、极富神韵的梅花深深吸引。
  数十年来,鲁秋专攻冰雪梅花创作,在古人传统画梅的基础上,注入当代元素,采纳西方画手法,创造了许多新的布局、技法,融入了画家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他的冰雪梅花,重出新,讲梅情,蕴梅品,彰梅调,显意境。他把梅花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并把梅花置于冰雪天地之中,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傲雪独自开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梅花有一种生生不息挺拔向上的坚韧精神。作品中,冰雪以留白巧妙表现,更显雅致和玲珑剔透,与自然浑然一体;在藏蓝色宣纸上,采用独创的漂染技法表现梅花,让其更具灵性。“画家切忌自我重复,优秀的画家不蹈故常。”鲁秋说,只有不断自我否定,才能推陈出新。无论是画巨幅长卷,还是画斗方小品,都在谋篇布局乃至细节表现上,体现出变化,突出新意,因而使每幅作品拥有不同的生命体征和新的美感,令人心畅神爽。此外,鲁秋的诗文修养颇高,每幅画作都有题诗,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先后创作了《一花独秀天地春》《春潮涌天雪梅娇》《雪里扬花属此君》等代表性作品。
愿用画笔留住浓浓乡情
  虽已古稀之年,鲁秋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每年都会到南方写生,举办各类画展。 2014年,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他创作了甲午系列组画;今年12月份,他应澳门传媒集团邀请举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画展。他说,作为一名新时代书画家,必须把自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国家的伟大成就中发现创作主题,以艺术创作的方式坚定文化自信,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鲁秋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年他都会抽空回家乡走走看看。小时候家乡一到雨天就被淹,道路泥泞,自行车都要扛着走的画面,时常浮现在鲁秋的脑海。前几年,得知村里开展乡村文明建设,鲁秋捐资帮助村里修建起了环村公路和文化广场。他觉得能为家乡父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最大的欣慰。
  鲁秋表示,在以后的创作中,将把题材定格到家乡的景物上。家乡的古槐、大运河、董子读书台等,都凝聚着他浓浓的乡愁,他要用画笔留住这些记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