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朋:科研无止境 勉力攀高峰

科研无止境 勉力攀高峰——访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贾海朋


  □本报记者张晓航刘潇本报通讯员张大伟
个人简介
  贾海朋,1971年生,平原县恩城镇人。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结构与 多 学 科 优 化 学 会(ISSMO)会员、中国力学学会(CSTAM)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MES)会员。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及科技厅重点项目,曾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深色牛仔裤、浅色竖条纹衬衣、老旧的登山背包……11月25日,记者见到了贾海朋,他的头发已有些许灰白,穿着简单朴素。当谈论起学术问题时,他的眼里开始放出光芒,严谨的数据和专业术语从他口中“流淌”。
  48岁的贾海朋是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从上大学开始,就沿着工科道路一路前行,严谨科研、潜心育人,探索和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大学立志潜心苦读
  见面伊始,谈及人生履历,贾海朋很快打开了“话匣子”,他笑着说,自己是“误打误撞”走进机械工程领域的。
  贾海朋是平原县人,1971年出生在恩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回忆中,他的童年是无拘无束的。“当时孩子们之间没现在这种竞争,父母也不会过多约束,完全是被‘散养’,却过得真实且快乐。 ”
  小学和中学阶段,他成绩一直不错,一门心思想着考出农村,但对于考取什么大学、选择哪个专业没有笃定的计划,唯一确定的是必须要读工科。“对工科也没具体概念,单纯觉得男孩子学工科很合适、很有用。 ”贾海朋回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贾海朋顺利考入山东工业大学(后合并到山东大学),学习内燃机专业。“大学本科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我确定了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贾海朋说。
  一次专业课上,老师播放的视频课件中讲述说:一些西方国家的重载列车,长度可达4英里以上。这让他无比惊羡:“是什么样的内燃机作为列车的动力支撑?为何我们国家制造不出来? ”
  就这样,贾海朋将目光聚焦于内燃机性能及结构参数研究。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燃机运转的节奏如同钢琴曲一般美妙。为更深入地研究内燃机调控和优化方面的知识,他潜心苦读,做到了对10余本专业书籍了如指掌,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业。
深耕学术 初心不渝
  本科学业完成后,本已回家乡找到一份体面的国企工作,但贾海朋的学术道路并未就此止步。
  1998年,他选择攻读硕士学位,就读于大连铁道学院(今大连交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师从兆文忠教授。
  当时,恰逢国内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的起步阶段。为此,贾海朋将计算机领域的知识点一点点吃透,编写程序代码让他如痴如醉,甚至彻夜不眠不休。
  命运总是垂青勤奋之人,经过不懈努力,贾海朋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熟练应用到专业研究方面,这样一来,与传统设计模式相比,效率至少提高了50%,这令导师和其他同学都颇为惊讶。
  “大学本科阶段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硕士阶段则更注重实际应用。 ”贾海朋解释道,设计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好的设计有助于形成先进技术,进而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在硕士阶段,我不遗余力做的,就是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复杂设计问题,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01年,贾海朋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计算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何谓计算力学?贾海朋告诉记者:“比如通过改变金属原有的力学与结构设计,使其性能更佳,从而应用于机械工程、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水利工程等领域;同时,应用计算力学能节省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
  读博期间,贾海朋开始承担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每当攻克一个课题,会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说,一直以来,他就是凭着这种成就感,在枯燥的实验环境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夜,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5年,拿到博士学位的贾海朋到河北工业大学任教,并在2006至2008年期间,在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期间,与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承担了重载刮板输送机结构优化设计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获得201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他继续留校工作。
  工作以来,贾海朋参与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及科技厅重点项目等。
  “科研无止境,工作几年后,我又‘跨界’到生命科学领域,并多次去美国、韩国做访问学者,期待今后在生物结构及其生长制造方面能有所突破。 ”贾海朋语气十分坚定。
  27年坚守,衣襟染霜华,青丝成白发。现如今,除了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贾海朋还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出席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多年来,贾海朋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用一项项技术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与此同时,贾海朋还要为本科生上课,带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在学生眼中,贾海朋是位治学严谨、思维创新的好教授、好导师。从教以来,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在机械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着重要角色。
反哺乡梓 续写情缘
  离开家乡已多年,但贾海朋表示,无论何时都忘不了回家的路。近些年,他回德州的频率越来越高,“这里有我的根,我特别愿意把科研成果带回来,让家乡企业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这几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我几乎都参加了。家乡重视科技与人才的态度和举措让人感动,这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所在。 ”贾海朋说,前几年,德州普利森公司与他取得联系,双方开展了计算机模拟大型高精度数控车床床身项目的合作,助推企业做精做强。“未来,我会开展大农机方面的研究,家乡有很好的农业基础,肯定会有更多合作机会,我非常期待。 ”贾海朋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