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百万亩乡村振兴“试验田”——山东平原“绿洽会”绽放“平原经验”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郑乃春胡兵 通讯员张大伟曹伟王宇

11月22日至24日,参展规模更大、办会质量更高、活动内容更丰富的山东平原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研讨暨现代农业博览会如约而至。活动链接全国,伊利股份、登海种业、雷沃重工等五大类275家农业龙头企业,中科院、中农大等40多家高校院所参加山东平原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研讨会,220家农业龙头企业亮相现代农业博览会。活动成果丰硕,三大类23个涉农项目现场签约。

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介绍说,今年以来,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粮食主产区的最大实际,平原县探索实施的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模式,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全域乡村振兴,成为省委、省政府认可的三大类14种齐鲁样板之一。

站在新的起点,乡村振兴“平原经验”如何行稳致远?平原力争通过活动,开阔思路、“双招双引”、精准施策,打造“齐鲁样板看平原”品牌。

与会领导和嘉宾在现代农业博览会现场参观

“三集中”下的“百分之百”

山东平原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研讨暨现代农业博览会一展难求。“参加研讨会、博览会企业和高校院所专家,整体压缩了30%,与平原产业契合度、行业排名、名校名家成为筛选标准。”平原县委副书记孙丰勇说。

超高人气,源自乡村振兴“平原经验”的“品牌效应”。

近年来,平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中央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总要求,实施全域乡村振兴。围绕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目标定位,重点打造“五区三基地”,即土地规模化经营引领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先行区、一二三产融合先导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先行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区,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在“时与势、破与立”的思考中,平原探索了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模式,有效破解了“人、地、钱、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乡村治理”六大瓶颈,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破题上路、行稳致远的好路子。

土地向规模集中。2017年以来,平原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等试点机遇,稳妥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工作,探索出了三种运营模式,成立了工作推进、农技服务、政策整合、为农服务四个保障中心,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筹集难、集中浇水难、财务管理难、村集体增收难等一系列难题,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目前,全县累计成立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236个,流转土地16万亩。

产业向园区集中。按照“1+7+X”模式,规划布局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让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即,规划建设1处县域食品工业园、7处镇域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和若干个村级加工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及食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三集中”推进乡村振兴,平原不以百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多产业、多 分之百为标,却得百分之百之实。业态的产业集群,真正把农业产业链中高 王洪霞介绍,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端收益更多地留在县域、留在农村、留给 合作社,不要求“百分之百”村庄参与,参农民。 与村庄不要求“百分之百”村民参与;整

人口向社区集中。平原现有878个 村拆迁全体村民非“百分之百”同意不村庄,按照“1+3+4+100”的新型城镇规 拆。但在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划,平原围绕中心城区、3个中心镇、4个 22个村、2万亩耕地实现了产业镇,加大公共服务配套集中投入,提 百分之百流转,13个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筛选保留120 村庄实现了百分个左右有历史文化、有特色产业的村庄, 之百整村引导农民向中心城区、乡镇驻地、产业强 拆迁。村集中,变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非农产业工人,实现就地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农民变市民。

叠加红利“优一接二连三”

积厚以成势,登高更望远。

两年来,“三集中”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原模式,实现了从0到1,从1到100的蝶变,叠加党建红利、政策红利、土地红利、人才红利、资本红利的乡村振兴制度优势愈加凸显。

叠加制度优势,平原种出绿色原粮。平原位于全国强冬性小麦优势种植带、玉米种植黄金纬度带,常年粮食产量近百万吨。有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平原集中打造75万亩无公害的“绿色土壤”,打造京津冀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叠加制度优势,平原种出“扫码”蔬菜。平原现有蔬菜面积20万亩、产量120万吨、产值22.8亿元,占全县种植业产值的43%。围绕党支部领创办,平原与大数据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化平台,在全市率先整建制推进蔬菜扫码查询,坊子乡4000户、王杲铺镇5000户菜农扫码“上云端”,可随时与种植专家交流问题、展销菜品。

叠加制度优势,平原引进硕士农民。去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先后在平原建立了教科研实践基地,67名博士、硕士领衔的农业专家团队在平原当起了“田把式”,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主导的2家“科技小院”落户平原。

叠加制度优势,平原建起电梯“农房”。桃园街道整体推进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22个村的2万亩土地,统一入股山东鲁望集团农业示范区项目。已集中拆迁13个村庄,腾出2233亩宅基地,同时拿出318亩用于社区建设。新建电梯“农房”水、电、暖、气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全部并入县城管网,同步规划建设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展馆。

叠加制度优势,平原组建现代产业联盟。去年年底,146家企业、院所、合作社组建的“平原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揭牌成立,先后与新希望六和、中粮集团、首农集团、广西田园等25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近期,又与中农新垦达成合作协议,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仓储物流项目,打通了平原到京津济的绿色蔬菜供销渠道。

今年,立足百万亩良田,叠加制度红利,涵养赓续首届农洽会的好经验、好做法,山东平原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研讨暨现代农业博览会强化创新办展,打造立体政农企合作平台、高质量“朋友圈”、多元化信息融通平台,实现“优一接二连三(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

握紧“两只手”释放最大活力

攀登不停步。

平原县长袁志勇介绍,继续走在乡村振兴前列,平原需跳出“一亩三分地”,站在齐鲁样板创建前沿。以研讨洽谈会为平台,确立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康熙探花庄园田园综合体等十大项目。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紧握,共同发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擦亮“齐鲁样板看平原”品牌。

党支部手握万亩良田,让农企看到了大空间

中国种业三强——登海种业总经理颜理想上台签约,落地投资1亿元的玉米良种产业基地项目,在该县桃园街道建设占地500亩玉米育种中心、种子加工中心、现代化种子储备库,打造1万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平原粮食从论斤卖到按粒卖的嬗变。

平原县王杲铺镇党支部手握1.1万亩良田,与中粮面业签约,订单种植“济麦44”4.5万亩。平原县恩城镇新增30家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对接1.2亿元水果玉米项目,实施3万亩水果玉米订单种植。平原县则与美国宜瑞安集团对接,打造20万亩糯玉米种植基地;与中粮集团对接,打造中粮面业30万亩优质麦种基地。

乡村振兴的“平原经验”,让强企名校投出了信任票

山东农业大学在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排头兵进程中,首选与平原县签订携手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两院一基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校地合作典范。

在全国层面,平原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对接,成为全国“千县千企千品”工程签约第一县,实施万亩“零农残增产增效”项目,助力平原发展全域绿色生态农业。

“三集中”迸发的活力,让落地农企渴望深度参与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都在提,怎么落到实处?在技术上,与山农大、农科院深度合作,建立绿色标准体系。在点上,立足农牧一体种养循环,推进鲁望养殖、峪口禽业等项目,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孙丰勇说。

山东鲁坤乡村振兴集团和山东鲁望农业集团投资15亿元,三年内投资建设100个种养循环家庭农场,种养面积共11万亩,每个家庭农场包含种植区1000亩和养殖区50亩,重塑重构平原农业种养结构。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中科院共建大学产业园项目。产业园投入25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投资5.2亿元的玉米精深加工及下游产品产业链条延伸项目,年可加工玉米20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150万吨,糊精10万吨,玉米油5万吨,饲料30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亿元。

乡村振兴的平原路径,让“独角兽”期盼新机遇

估值7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美菜网,落地平原建设生鲜供应链体系项目,将与平原县各农业公司、瓜果蔬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畜禽养殖公司、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式农业合作关系,打造渠道下行、产品上行,农技、金融服务上线的线上线下农链运营全程方案。

擦亮中国鸽乡品牌,山东德州扒鸡集团投资1.1亿元建设的鸽子全产业链示范区项目,打造集鸽子养殖、加工、观光、竞赛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产业园区。

全域推进“五大振兴”,奏响共建共赢乡村振兴大合唱

平原县王杲铺镇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军粮产业园区、投资4.5亿元的平原思玛特食品项目。新签约总投资2.1亿元的京东冷链物流项目、投资3亿元的鹅制品项目、投资4000万美元的美国宜瑞安公司变性淀粉项目,投资2亿元的军粮食品产业园二期扩建项目,实现产业振兴。

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桃园办事处鲁望农业集团公司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利用研究院“农教云”平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优势资源,共建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人才振兴。

尚浓智库项目总监余荣军介绍了“印迹乡村文化工程”落地情况。作为全国试点县,平原将整合乡村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文旅产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今年,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对平原“三集中”促进五大振兴的做法,作出了“平原县的乡村振兴抓得很实,富有特色。要支持他们不断总结提升,发挥示范作用”的批示。“‘三集中’模式下,五大振兴同频共振、协同推进。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立足百万亩沃土良田,依托十大重点项目,平原将继续深耕绿色生态农业、深度对接强企名校、深入探索乡村振兴平原路径,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王洪霞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