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傲雪见精神 |写在德州籍著名画家鲁秋艺术邀请展之际

个人简介

鲁秋,原名冯长收,1948年生于禹城市张庄镇洼里冯村,现定居北京。结业于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专项研修班。职业书画家,中国冷香画派领军人。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珠江书画院副院长、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大资源艺术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等职。其作品先后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中外使馆和多家美术机构及国际友人、知名人士收藏。被国务院紫光阁国礼中心、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中华国粹》和《世界中国》杂志社评选为“国礼艺术家”。

11月19日,“丹青怀德——新中国成立70周年鲁秋艺术邀请展”在德州市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落下帷幕。鲁秋先生以画冰雪梅花见长,自创冷香画派。他把梅花置于冰雪天地之中,将梅花凌寒傲雪独自开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彰显梅花苍劲雄浑的风骨和气魄。

此次画展是先生怀着对家乡深厚感情所做的汇报展,共展出作品百余幅,除冰雪梅花系列作品外,还有专为此次画展创作的丈八匹长卷《中华魂》《清莲图》等画作,为家乡人民献上一份丰厚的艺术盛宴。

《中华魂》

以梅言志,自创冷香画派

鲁秋原名冯长收,1948年出生在禹城市张庄镇洼里冯村。自开始专攻梅花后,取名鲁秋。鲁,寓意不忘生养自己的山东故土;秋,他梦想在自己人生的秋天,有一个好的收成,使自己变成艺术的富有。

鲁秋自幼酷爱书画,读小学时,他的绘画才能已崭露头角。没有笔墨纸张,他以树枝当笔,以大地为纸,鲁西北平原上的乡村风景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当时的宣传画、伟人像、小人书中的各类人物插图都是他临摹的对象。然生不逢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莫须有的罪名打成了“反革命”,上学读书成了最大的奢望。无奈下,弃家出走闯关东,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受尽了磨难。直到1973年,才摘掉了“盲流”的帽子,结束了他的流浪生涯。之后,凭借自身的文学绘画才能,被调往北京由农总行主办的 《农村金融》杂志、 《中国农金报》任美编,并被派任该杂志报社吉林记者站站长。1985年,已近不惑之年的鲁秋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兼修。求学3年里,画艺日渐纯青,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虽然对山水、花鸟、人物乃至书法,都有卓尔不凡的造诣,但鲁秋先生却磐石般定位于画冰雪梅花,并自创冷香画派。他说,梅花的生存环境充满艰辛、肃杀、沉郁与冷酷,但唯有如此梅花才在雪压霜欺的严寒磨砺中显示奋力抗争的天性、不疾不速不火不温的定力与俏也不争春的平实与澡雪情致。鲁秋矢志不渝地画冰雪梅花,在某种意义上是言物咏志和状景抒怀,是对他坎坷曲折人生经历的抒发,在他的冰雪梅花中能真切读到生命的坚韧、顽强与静逸。

《报春》

《清莲图》

重出新,讲梅情,显意境

鲁秋笔下的梅花吸取宋人的冷疏,博收元代的繁密,使冰雪梅花俏姿尽显,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刚柔相济的美感。在画展上浏览先生的画作,无不被他疏密有致、静中有动、千姿百态、极富神韵的梅花深深吸引。

数十年来,他专攻冰雪梅花创作,在古人传统画梅的基础上,注入当代元素,采纳西方画手法,创造了许多新的布局、技法,融入了画家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他的冰雪梅花,重出新,讲梅情,蕴梅品,彰梅调,显意境。打破传统画梅的表现形式,他把梅花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并把梅花置于冰雪天地之中,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傲雪独自开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梅花有一种生生不息挺拔向上的坚韧精神。他的作品中,冰雪以留白巧妙表现,更显雅致和玲珑剔透,与自然浑然一体;在藏蓝色宣纸上,采用独创的漂染技法表现梅花,让其更具灵性。

“平庸的画家机械地自我重复,优秀的画家不蹈故常。”鲁秋先生说,只有不断自我否定,才能推陈出新。他无论是画长帔巨幛,还是画阔不盈尺的斗方小品,都在谋篇布局上乃至细微局部的设计表现上,有变化,有新意,因而使不同的画作拥有不同的生命体征,新的美感,令人心畅神爽。此外,鲁秋的诗文修养颇高,每幅画作都有题诗,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一起,先后创作了《一花独秀天地春》《春潮涌天雪梅娇》《雪里扬花属此君》等代表性作品。

《万里江山湧彤日,天地人和铸花魂》

愿用画笔留住浓浓乡情

虽已年至古稀,鲁秋先生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每年都会到南方写生,举办各类画展,且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为了纪念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先生创作了甲午系列组画;今年12月份,还将应邀举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画展……鲁秋先生说,作为一名新时代书画家,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要为这个时代鼓与呼。只有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才会有豁达胸怀和全局意识。

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鲁秋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年他都会抽空回家乡走走看看。小时候家乡一到雨天就被淹,道路泥泞自行车都要扛着走的画面,时常浮现在鲁秋的脑海。前几年,得知村里开展乡村文明建设,鲁秋捐资帮助村里修建起了环村公路和文化广场。他觉得能为家乡父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最大的欣慰。

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他也有意将题材定格到家乡的景物上。家乡的古洋槐、德州大运河、董子读书台等,都将通过画笔化作他那份浓浓乡情。

《雪里扬花属此君》

《苦寒生丽质 淡泊育清香》

记者编辑 尹晓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