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思政课“有滋有味”有魅力

9月18日,平原一中举行“勿忘国耻、牢记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凉山火灾牺牲的消防员、登上春晚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在平原县第一中学高三5班的教室里,思政教师霍艳芳将一系列社会热点,引入思政课课堂;讲台下,“00后”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增强了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解。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变得‘有意思’‘都爱听’。 ”平原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光泽介绍说。

“活”起来的思政课

10月14日,龙门小学思政教师谢雅雯,给三年级6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父母多爱我》。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课堂上,谢雅雯用歌曲《天亮了》作为课程开头,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从歌曲中听出了什么?和父母爱我们有什么联系?学生们给出他们的答案:“父母的爱是世间最无私的爱,他们在用生命爱我们。 ”

为讲好这一课,谢雅雯设计的课件中,采用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照片展示、诗歌朗诵、谁知父母心、场外连线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外化为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行动,做知恩明礼的新时代好少年。

课后,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上完这堂思政课,我理解了父母的唠叨都是爱,也学会了大胆地表达爱。 ”

这是平原县思政课“活”起来的一个缩影。“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认同,一定要讲学生们听得懂的话。 ”县教体局中小学教育教研室主任张晶说。近年来,平原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例如,平原县第三中学提倡“人和”课堂,更加注重探索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作为自然人的养成教育;平原县第二中学积极在导学案的制作上下功夫,融入更多生命和国情的话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平原县第五中学则在思政课堂上研究出“核心观点课堂”,以知识为支撑,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集体打造一堂课

“一堂让学生喜欢的思政课,其实不是一个老师在奋斗,而是一群老师共同的思想结晶。”平原县第二中学思政教师唐秀娟说,面对海量的教学素材,怎样做到既与学科结合又被学生接受常常让她困惑。而在11月12日,按照县教体局统一安排,教研员穆凤翠来到平原二中,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对她的思政课教学进行了现场点评。这种教研员入校办公指导制度让她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思政课全新的“打开方式”。

“提起思政课,有些学生就感觉枯燥、抽象。其实,课程有没有趣味,能不能吸引学生,关键在教师。 ”在县教体局副局长刘传祥看来,要想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要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为锻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县教体局以师资建设为重点,按要求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对思政课教师的科学培养。督导室每月会针对思政课是否开足课时、思政公开课质量如何等进行督导考核。邀请省市专家对全县思政教师进行意识形态集中培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和其他途径,自觉主动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比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发挥骨干教师教学引领示范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形成“老带新、新促老、新老互动”的良性循环。

将思政课堂“搬”到课外

不局限于“一间教室”“45分钟”的思政课堂,如今在平原,学校纷纷将思政教育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接,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9月18日,“勿忘国耻、牢记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平原一中操场上举行。旨在通过这样一场特殊的思政课,让学生牢记革命历史,树立远大理想,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热忱报国的行动,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围绕党员干部、教师、学生3个群体,立足课堂内外两个时段,我们举行五四成人礼、‘心系家国’合唱比赛等‘十个一’活动,提高全体干部、师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平原一中校长楚永熙说。

如今的平原,课堂上结合社会热点整合教学,课堂外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及周边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将中小学思政课从书本搬到现实,从课堂搬到课下,从教室搬到校外,使思政小课堂通过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教育入脑更入心。 ”李光泽说。

□本报记者李榕本报通讯员王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