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卫运河边的历史名人

张明福

德州卫运河流经的夏津、武城两县可谓地灵人杰,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为中华民族做出突出贡献而永远值得人们追思的人物。其中,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中国首位状元孙伏伽、明代能臣廉吏王士嘉、四朝工部尚书吴中、思想家王道、清末北方辛亥革命领袖王金铭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铁道部副部长郭鲁等。

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窦建德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史中作为帝王立有本纪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所领导的高鸡泊农民起义军,与瓦岗军和江淮农民起义军并称隋末农民起义三大主力,对推翻隋王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窦建德世代务农,曾任里长,为人尚豪侠,受乡里敬重。时隋炀帝募兵伐辽东,窦建德应招在军中任二百人长。他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同老乡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不久他的家人被隋军杀害,窦建德便率部投奔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义队伍并屡立战功。高士达战死后,窦建德被拥戴为王。其所率领的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并称雄河北,后于大业十四年(618)在乐寿建立夏国,自称夏王。621年夏,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役被李世民击败被俘,同年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窦建德为王期间,定朝仪、制律令、兴文教,积极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使百姓实现安居乐业。他将所俘获的大批隋皇室、宫人、官员、士兵等遣散,把其中有才学者留作己用。在他的夏政权范围内,“境内无盗,商旅野宿”,一派太平景象。他和他的妻子平时都不吃肉,不穿绫罗绸缎,保持着和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后人并不将其作贼寇看待。明代思想家李贽把他的事迹列入“本纪”,以示尊崇。武城县漳南镇有一座他的“点将台”遗址,至今还不时有人前来游览和凭吊怀古。

2中国首个状元孙伏伽

孙伏伽是中国科举制度实行后的首位状元,史书记载为贝州武城人。孙伏伽家境贫寒,自幼好学,先是于隋大业年间科举入仕,18岁出任万年县法曹,负责审理刑狱和缉捕奸盗的工作。后顺应时势改仕唐朝,又参加了武德五年(622)唐王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最终在参加考试的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因当时没有状元之称,只是称第一人。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说:“状元科第姓名可考者,唐高宗武德五年孙伏伽(止称第一人)”。因此,孙伏伽就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武德末年,因支持“玄武门之变”,唐太宗赐孙伏伽男爵,食邑乐安。贞观元年(627),拜大理寺少卿。五年(632),因判错案件被罢官,不久被任为刑部郎中,后再任大理寺少卿,转户部侍郎。十四年(641),升任大理寺卿,同年改任陕州刺史。永徽五年(654)因年老归乡,显庆三年(658)病死于武城家中。

孙伏伽历官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心系百姓,主张轻徭薄赋;他忠于朝廷,针砭时弊,敢于纠正皇帝的过错。孙伏伽的直言敢谏,曾多次受到奖赏,《旧唐书》称其一生为“忠纯”。

3能臣廉吏王士嘉

王士嘉是明初著名的能臣廉吏,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取拔贡,六年后授山西山阴知县,历官陕西按察佥事、工部都水员外郎、工部虞衡司郎中、北京行部工曹郎中、陕西右参政、礼部右侍郎。正统十四年(1440),已经80岁高龄的王士嘉,经再三申请方得致仕归乡。王士嘉在向皇帝辞行时,明英宗不仅赐酒,而且发给他回家的路费。回到武城后,他闭门谢客,整日手不释卷,死后皇帝赐御祭。

据传,王士嘉聪明早慧。12岁时,面对武城著名的庆林寺塔吟诵出:“浮屠何代建,峭拔入云端,绝顶登临处,摩挲星斗寒”的佳句。王士嘉为官能够做到忠勤任事,在任知县时常常深入农家帮农户种田;在被派往江西景德镇监造瓷器时,经他手烧造瓷器30馀万件,件件精品无瑕疵。王士嘉为官十分清廉,正统四年(1439)秋,北京暴雨成灾,王士嘉在北京所住的房子坍塌。英宗皇帝知其家贫,命有司赐第东安门外,给以砖瓦木料让他自己修建住宅。谈迁所著《国榷》卷九十二,称王士嘉为官“深得圣上宠信和幕僚敬仰,在朝中享有‘勤厚谨慎,克能佐理,才德老诚,清誉振世’之美誉”。时任吏部尚书王直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称其“功业日章”“誉望四驰”。

4四朝工部尚书吴中

吴中是明初紫禁城建设的规划者和参与者,东昌府武城县人。洪武三十一年(1398),27岁的吴中进入国子监读书,随即由国子生授卫经历,升大宁都司经历。建文元年(1399)秋,当靖难之师攻取大宁时,吴中主动投靠燕王朱棣。随后历官大理寺丞、大理寺左少卿、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还被封为光禄大夫、柱国、

少师,追封茌平伯、谥荣襄。他一生共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位帝王。

从《明史》记载来看,吴中主持修建了紫禁城的乾清宫、坤宁宫,重建的奉天殿、中和殿、保和殿;修建了长陵、景陵、献陵;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70岁时因年老辞官,71岁逝世,葬于北京良乡(今房山区)北怪坨村。

吴中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还参与了多地建城池、修海堤以及运河清淤等工程,修葺北京多处历史古迹,同时还担任过刑部尚书,兼管过吏部事务。

5明代思想家王道

王道是明中期著名的“心学”派学者,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同道与挚友,今武城县南关村人。他历任应天府学教授、南京礼部主事、吏部验封考功文选郎中、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太常寺卿、南京户部侍郎、南京礼部侍郎、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于官,诏赐葬祭,赠礼部尚书,谥“文定”。

王道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本应安排在中央六部实习,为日后做高官做铺垫。由于当时河北响马刘六刘七兄弟正在抢掠山东,王道欲将祖母和继母带到江南避难,便主动要求到南京就教职,时人以孝子称。他在南京吏部任职十馀年,雅操端洁,“选法公平,门无私谒”。他面对越级提拔时,以身体有病为由硬是不受。他在里居的十三年间,“足不涉公府,性情恬淡,慕邵雍、司马光为人,而笃志力行,实允蹈之”。

王道对儒学、道学、易学、史学均有精深的造诣,著有《大学亿》《老子亿》《易书诗春秋等亿》《诸史论断》《大学衍义论断》《批点六子书》《顺渠先生文录》及韩柳欧苏文若干卷。

6辛亥革命领袖王金铭

王金铭是清末北方辛亥革命的领军人物,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人,他参加并领导了著名的辛亥滦州起义,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

王金铭9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7岁弃学从商,19岁只身来到天津小站,参加了袁世凯的“新军”,1906年,毕业于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讲武堂;1907年,升任第一混成协第七十九标第一营帮带,移驻奉天新民府。1908年,与冯玉祥、施从云等人组织了革命团体“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秘密开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1911年夏,王金铭与孙谏声等山东籍的官兵,发起组织了“山东同乡会”,自任副会长。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11日,联合他人发出主和通电,奏请清政府快速召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

1912年1月2日,起义军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被推举为北方革命军大都督,同时将滦州州衙改作北方革命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随即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滦州独立。5日,王金铭率起义军官兵登车直指天津。当火车行至雷庄附近时,因火车出轨倾覆,官兵受到清军猛烈射击,王金铭被捕并英勇就义。

7原铁道部副部长郭鲁

郭鲁是武城县四女寺镇郭氏家族传人。他于1931年考入省立第十二中学(今德州一中),1932年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初中毕业后考入济南高中,1937年春到北京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参加了范筑先、朱洪涛领导的抗日第一支队。1937年冬,到莘县政训处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任莘县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9月,任冀南三专署秘书主任,1939年4月任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夏调任冀南二专署任秘书主任,1941年8月任冀南运东专署专员,1945年任冀南六专署专员。1948年初,调任石家庄铁路局衡水办事处主任、华北交通部津浦铁路筑路处主任。

1949年春,郭鲁调天津参加铁路接管工作。北京解放后,他先后任铁道部计划局局长、办公室副主任。1951年冬,调任中苏共管中长铁路中方局长、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1954年冬,任铁道部办公厅主任。1958年秋,任铁道部工厂管理总局局长。1959年10月,任铁道部副部长。曾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2004年,郭鲁同志夫人刘甦根据郭鲁生前遗愿,曾对家乡的四女寺小学捐款25万元用于修建校舍。为了让后人记住郭鲁夫妇的义举,武城县人民政府将该校命名为“四女寺郭鲁小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