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玉米粥的味道

张爱卿

学校门口拐角处,有卖蔬菜、柿子和玉米面的,见人就起劲地吆喝。我走过去,看到小妇人卖的玉米面黄灿灿挺新鲜,便停下车子。

一个女人在买玉米面,她一边往袋里装一边说:“家里的玉米面是陈的,熬出的粥一点不黏糊、也不香,看你这玉米面挺新鲜的,多买点。”“俺这是早下来的玉米,米面粗点熬的粥好喝。”小妇人说。听她们一对一答,我心猛然震动了一下。

在我们家,奶奶以前是最爱熬这种粥喝的,尤其是冬天,为了熬出香甜的粥,奶奶每天早早起床,头上包块毛巾,点燃柴禾,咕咕哒哒拉动风箱,用大铁锅熬粥。奶奶说,粗点的玉米面子,用铁锅和细细的碎火,熬出来有粘性,喝进口里喷喷香。彼时里我还小,但每每都是盛一大碗奶奶做的粥,那粥不稀不稠,在碗里时常泛起小泡泡来。吃饭的时候,咬一口奶奶锅贴的玉米小饼子,就一口自家腌制的萝卜咸菜,喝一大口玉米粥,那感觉、那味道,简直美妙极了。

念师范那几年,我特想念奶奶熬的粥,每次回家,总是缠着奶奶熬粥喝。奶奶呢,知道我要赶着回校去,五更天就起,一边在大铁锅沿上贴饼子,一边在锅里熬着粥。等饼熟粥好,天才发亮,奶奶盖严锅盖,等我来吃。我离家的时候,带的带、拿的拿,奶奶也总是在一旁笑吟吟望着我吃,望着我喝,口里却念叨着说:“妮儿,多喝点粥,多拿点饼子。回家时奶奶再给你做。”奶奶的这句话,言犹在耳,仿佛昨日,而奶奶其人,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

自从母亲怀了弟弟,我便跟了奶奶住,不管刮风下雨,也不论天或早或晚,我都要走一段小路,穿过窄窄的胡同,晚上到奶奶家去睡觉。奶奶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棵大槐树,比大人一搂还粗,树身上有个洞。我时常和小伙伴们在大槐树下玩耍,跳绳、夹沙兜、拾石子、过家家……而每到晚上睡下,奶奶就给我讲故事,讲述最多的当是牛郎和织女,讲着讲着,油灯下的奶奶时常噗噗落泪。那时我总以为奶奶的泪是为牛郎织女而流,长大了我才懂,奶奶也是为我那早逝爷爷和她自己。往往,我在奶奶的讲述中不知不觉就睡去,又在奶奶轻柔呼唤声中醒来。有一次,我忽然问奶奶:“爷爷哪儿去了?”奶奶打了个怔,但随即却说,“啊,你爷爷呀,去给青青捉蝈蝈去了,捉到了就会回来的。”我信以为真。奶奶口中的青青,是我的乳名。

有时,奶奶做的粥里面,会添加上些许的地瓜。奶奶把粥端上桌来,悠然飘来丝丝的清香。冬日里,双手捧了一碗热粥喝,既可口又暖手。望着丝丝冒热气的地瓜玉米粥,奶奶就会用筷子在碗里来回搅动,那热气便随着竹筷缓缓上升。我用小勺把地瓜捣成小块,和着粥一勺一勺舀着喝,直喝得鼻子眉上全是汗。饭饱后我会爬上炕去,用指甲盖刻绘玻璃窗上的冰凌花——有大丽花形的,有树叶形的,有树枝形的……这些奇形怪状的迥异图案,彼时里,给一个8岁的小女孩带来无限的憧憬和不尽的奇思妙想,伴随着奶奶的玉米粥和奶奶讲述的故事,悠悠然使我度过了美好幸福的整个童年……

如今,老家奶奶住过的老屋尚在,屋门前的大槐树尚在,而承载着我整个童年的老屋,却再也飘不出让人魂牵梦绕的玉米粥的香气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奶奶呀!“哎,这位大姐,买不买呀?咦,你怎么流泪了呢?”卖玉米面的小妇人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