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镇医院22年 袁孟军: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双双摄影报道

知袁孟军者,不敢过于褒奖其医术,但医德之高及医患关系之亲密,却少人能及。他工作的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卫生院,白墙白瓦,鲜红的“十字”标识赫然楼顶之上,陪伴其中的医护人员们,避开城市喧嚣而立于乡间,造福一方乡民。

扎根乡镇医院,投身农村医疗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袁孟军也从山东中医药学校毕业。他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的电视上看完回归盛典。激动之余,自有青年人的一腔热血,意欲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

袁孟军打包简单的行李,也仅是入学时的几件衣衫,茶缸、书本之类,一个布包都未装满。这些物品大多随他从家乡来,也将陪他回家乡去,宋家镇一个叫做“袁毛”的村庄。“几间平房一字排开,砖瓦都是砖红色,现在的农村很少能见到那样的颜色了。”22年前,宋家镇卫生院以如此概貌出现在袁孟军眼前。对他来说,这是跳离农门的第一步,尽管此处几乎可遥见家中炊烟,但已是“公家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卫生院的白色小楼“钻”出地面,整齐地排列在镇子边缘,终成为小镇的地标。

袁孟军成家立业了,孩子上学了,家依旧安在宋家镇。

又是几年光阴逝去,小白楼染上了些许岁月的黄色。袁孟军的父母已不能干农活,能在午后悠闲地在村头晒晒太阳;孩子也已离家,去城市读大学,他和妻子两人的小家还是在镇上,翻盖了屋顶,簇新的墙面闪着白光。“有机会离开的,但是心走不了。”已过不惑之年,他很清楚,自己的根扎在了卫生院,魂,则融进了乡镇医疗卫生事业之中。

“忙”出主旋律,创下“小奇迹”

医院大都是同一番景象——忙忙碌碌,万分火急,宋家镇中心医院也不例外,甚至更为繁忙,因为病患多,更因人手少。“共有6位医生,还需要外出学习或开会,能坐诊值班的医生有时只有两三人,所以,连续三天不回家已是日常。”袁孟军的妻子是一位教师,同样扎根农村教育事业,二人有时几天不见面。

宋家镇中心医院“特立独行”之处还在于上班时间,尤其是夏季,东方太阳初升较早,上午7点30分,医院已是人来人往。

农民们还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日出醒来,趁日头未毒,耕几垄田,清几处草;正因如此,他们来看病就诊的时间,也往往早于城市居民,即使非急病,也会早早到医院,拿药后还不耽误一天的劳作。“你看那个挂钟,一整圈里指针所指每一个时间,我都起过床,也都接过患者的电话,细想之下还颇为神奇。”袁孟军语气轻缓,望着办公室北墙上的钟,咂摸回味着许多年间自己创下的“小奇迹”。“每年城乡居民体检,我一天看过百余张体检报告单,连续看一个周。”“流感高发季,开药单用的碳素笔,一天用掉一整支墨水。”“镇上44个村庄,我都走访过,认识每个村的村支书。”“我进村讲过超400场健康教育讲座。”……

除去此等日常,他还一直关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治疗,因为农村患者对此往往不够重视,反而成为健康最大隐患。

2018年,袁孟军参加了全国高血压指南知识竞赛。在4万名参赛者中获得全国第150名的优异成绩,并入围决赛。今年8月,袁孟军又参加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雄鹰计划”骨干培训班,获“优秀讲师”称号。

鉴于以上种种,忙碌成为他的生活主旋律,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