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圣庙杨”

杨宜勤

在齐河县经济开发区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圣庙杨,由圣人杨与双庙杨组成,多为杨氏居民。圣人杨曾建有“文圣庙”,双庙杨曾建有“关帝庙”,两村皆有圣庙,于是合称“圣庙杨”。

据《齐河县志》记载,从隋朝至清末,全县己知来源和迁徙年代的村庄619个,其中,明朝迁来502个,占百分之八十六以上。 《杨氏族谱》又据 记载,杨氏宗祖“闻道”于明朝从山东诸城迁来齐河,距今有700多年。可见,圣庙杨村是迁徙定居齐河县域形成较早的村落。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圣人杨“三教堂”改建为“文圣庙”,立有孔子像,院内有“八棱碑”(齐河县志称八面碑)。八棱碑始建于万历十二年,其间,有三次重修。八棱碑至今尚存,碑文有《乡塾记》:“……圣夫子尊文尚学,加意作人,今自各州各县各乡承曰立社学,用广雅化恩至渥也……”。两侧及背面刻有捐资、出工者姓名,约3150人。1949年文圣庙改为学校,1978年文圣庙拆除。

民国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圣庙杨村有不少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相传,其中还有一个四世同堂50多口人的大家庭。最长者72岁,是村里老寿星,还读过几年私塾,膝下五男二女。在这个大家庭中,“孝”是维系家庭成员的核心理念,长尊有序,言传身教是家风。由此可见,在圣庙杨,孔子孝道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