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王健: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任清松黄浩珉刘丽莹“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还是免费的,这可方便了俺们这些上岁数的人啊!”9月26日,刚刚体检完的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王屯村村民王孝顺老人高兴地说。

据了解,当天临邑县农副渔业发展中心驻王屯村工作队邀请县中医院专家,为该村群众进行了免费健康义诊活动,受到村民们的欢迎。

从唤醒沉睡资源上做文章

临邑县临盘街道王屯村,是一个仅有220口人的小村庄。2018年3月,县农副渔业发展中心工作队进驻王屯村,该中心副主任王健任县直驻临盘街道帮扶工作团团长,并兼任王屯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为期2年的精准帮扶工作。“村里没产业,村集体没收入,这是一个远近皆知的穷村。村民一年到头守着一亩三分地,干部群众观念滞后,脱贫致富的劲头不足。”这是王健初到该村的第一感觉。

经过认真走访调研,全面掌握王屯村各项情况后,王健决定从唤醒村域沉睡资源、发展边角经济上做文章,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王屯村西有一个废弃的大坑塘,几乎占了整个村庄面积的五分之一,多年来村民私占,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横飞,臭气熏天。村民有怨言,也有清理整治的意愿,但一涉及到自身利益,都想“绕着走”,这成了村里难解的“疙瘩”,也成了王健顺利开展工作必解的难题。

村主任王孝魁介绍,为开发这个大坑塘,王健没少费心。他先是做通了“村两委”成员的工作,让大家打消畏难情绪,然后召开了三次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带着村干部给有抵触情绪的村民挨家挨户做工作,给大家细算经济账和环境账,终于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精准扶贫让老百姓得实惠

阻力解除了,王健带着干部群众一起干。王健在农副渔业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拉赞助的方式对池塘进行了开挖清理,然后对池塘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在池塘周边种植了200株国槐,水面上种植了白莲藕,并预定了3万尾泥鳅。白莲藕和泥鳅当年即可实现收益,预计可增加3万元的集体收入,国槐2年后可作为绿化苗木出售,也可实现近万元收入,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聚宝盆”,王屯村也告别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历史。“王书记给俺们村带来了大变样,让老百姓得到了大实惠。”正在环池塘林荫路上散步的村民王成福竖起了大拇指。

一直以来,王屯村都没有像样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晚上想跳广场舞,也没有合适的地方。为了满足村民迫切的文化娱乐需求,王健积极争取资金为村民修建文化娱乐广场,利用开挖池塘的土方,整平、硬化,修建了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协调县文体局安装了健身器材,供群众健身娱乐,目前广场已投入使用。“广场比较简易,但满足了村民的大需求,看着村民们在这里跳广场舞、哄孩子、打牌、健身……我感到很满足。”王健笑着说。

后进村“变身”为发展典型

“加入土地托管合作社省心省力还省钱。”看着合作社收割机正在给自己收割玉米的村民王孝斌说,“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不少的机械耕播等费用。”

农业的出路在规模化。驻村工作伊时,王健就将土地规模化作为驻村经济帮扶的目标,通过和县绿之盈农业开发公司合作,首先将农业物资纳入团购计划,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同时,通过支部引领,成立了王屯村土地托管合作社,以合作社的方式带动村民积极入社,参与土地托管,并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统一认识。目前,王健已带动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入社,计划秋收后实现土地整建制入社托管,逐步把大家从“单体作战”向“集体突破”转变,引领农业高效发展。

看得见的变化、实实在在的工作,让驻村工作队赢得了王屯村党员群众的信任,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王健的带领下,在临盘街道办事处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村级绩效考核中,王屯村作为后进村自力更生快速发展的典型,受到临盘街道党工委的表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