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运河梁庄水驿

张明福王璇

随着德州运河文化研究的深入,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梁庄水驿不断引起我们的探讨兴趣。9月7日风和丽日,我们冒着秋老虎35℃高温的余威赶到武城县鲁权屯乡运河南岸的东、西良庄,寻找明清辉煌耀目近五百年的梁庄水驿旧址。

旧址被埋历史深处

梁庄水驿虽在各种版本的德州志籍中多有记载,但在其可能归属地的恩县、武城以及相邻的故城县志中却未见记载,难道历史上梁庄水驿没有真实存在过?如果存在又会是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探访之旅。

之所以选定武城县鲁权屯乡的东、西良庄,是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一是靠近运河,二是距德州的里程与史料记载的35公里相吻合。可是,东、西良庄在近一百多年来,因运河拓宽已经三次搬迁,最晚的一次是1957年运河改弯取直整体搬迁出河套。良庄搬出河套后分为两个村庄,即现在的东良庄、西良庄。估计三次搬迁过程中的某一次,村庄名字由梁家庄改成了良庄。寻访并不顺利。询问两个村的老人,大家都知道村庄经过了三次搬迁,原来是在运河边上,后来变为河套,那时俗称三台,即北台、南台、田家台。老人们讲,运河边有很大的渡口,是通往故城县城的,对于水馆驿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

再查1983年编印的《山东省武城县地名志》:“西良庄,位于滕庄公社东北5.4公里处。相传本村居民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当时按姓氏取名马王庄。后来有一县官(恩县)在任六年,该村无盗窃乱贼之案件,感叹曰:‘马王庄真乃良民也’,遂改为良民庄。原在运河大堤内,与东良庄为一个行政单位。1957年迁至堤外,同时分为东西两个行政单位,按所处方位分别取名‘东良庄’和‘西良庄’。”看来,梁庄水驿真得是被深埋进历史深处了。

按照东良庄原支书田书奎的指引,我们驾车从东良庄村西大堤下到运河河套,穿过近一公里的玉米地和一座简易浮桥来到故城镇南北大街,然后沿S324回到德州。

梁庄水驿真实存在

从现有的历史文献来看,梁庄水驿存在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乾隆《德州志·建置·驿传》载,梁庄水驿,在德州城南,水程35公里,今坐落故城县河南梁家庄。明程春宇《士商类要》中的“水驿捷要歌”,以歌谣的形式生动记述了明末南北两京之间的46处沿河驿站的名称、位置和联系,其中有“……渡口相接甲马营,梁家庄住安德行。良店连窝新桥到,砖河驿过又乾宁……”。其中渡口驿编号为32,甲马营水驿编号为33,梁家庄水驿编号为34,安德水驿编号为35,良店水驿编号为36。这两段史料说明梁家庄水驿是确实存在过。再就是从里程上判断,德州志记载,梁庄水驿在德州南35公里,西距甲马营水驿又是35公里,也可断定梁庄水驿就在今天的东西良庄附近。再次是从相关图集上寻找,如清张鹏翮《治河全书·运河全图》,位于四女寺南、甲马营北的梁家庄驿清晰可见,弯弯的河道边有三丛柳树簇拥着高低不同灰黄瓦顶相间的11座建筑物,河道对面正是故城县老县城。经过再三推敲,现武城县鲁权屯镇的东西良庄可以断定就是我们要找的梁庄,其对着的运河河套就是梁庄水驿的旧址所在。

梁庄水驿设立于明永乐九年(1411),终止于清咸丰五年(1855),其存世近450年左右。

圣旨成为有力佐证

现聊城圣旨博物馆内藏有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帝颁给德州卫右所第八屯村李正的圣旨一道,内容是乾隆皇帝诰封銮仪卫銮仪使李正父母为荣禄大夫和一品夫人。李正的出仕与乾隆皇帝的这道圣旨恰是梁庄水驿存在的有力佐证。

李正出生在恩县西北30公里卫运河边的八屯村,紧邻梁庄水驿。李正27岁那年,亦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第二次南巡,地方文武百官都在梁庄水驿接驾,大家齐刷刷地跪在地上朝康熙叩头。这时康熙皇帝看到后面竟有一个人站着不跪,误认为是有人借机告状,就让贴身侍卫将此人带至跟前问讯一番。侍卫将李正带到皇帝跟前时,康熙皇帝一惊——怎么会有这么高的人?于是问他会什么本领,李正回答少时曾跟师傅练过几天武术。康熙听后很高兴,当即决定将其带入宫中让其充作自己的侍卫。李正从此步入政坛。如果没有梁庄水驿,可能李正要终老田园,乾隆的这道圣旨也不会出现。

水驿规模曾有定制

梁庄水驿的规模在德州志籍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据嘉靖《德州志·官治志》记载,梁家庄水驿在城南35公里,“驿丞马志仁,陕西富平人,以承差(清代各部院衙门承担书写文稿等事的吏人总称,亦名经承)”,但未对驿站的人员编制进行记载。万历、天启《德州志》有梁庄水驿的编制数:共有人员编制455人,工资等经费6339两。

清代梁庄水驿的经费在德州志中也有记载,如康熙时为:人员357人,用银3857两。乾隆七年(1742),安德水驿、良店水驿、梁庄水驿皆归州,裁驿丞三员,其人员编制与经费再次压缩降低。乾隆《德州志·驿政》所载梁庄水驿编制降低为:走差水夫230名,工食银2386.9两;供应中伙廪粮银48.3两。共银2435.3两。

通过对德州志、武城县志、临清州志、东昌府志以及山东通志的综合研究发现,德州所辖梁庄水驿、安德水驿、良店水驿与直隶临清州武城县所属的甲马营水驿的人员编制与经费预算基本一致,说明统治阶级当初设定水驿时不仅考虑了里程,而且其人员编制、所需经费以及建筑形式与规模均有统一规定。根据安德水驿的规模和形式推断,梁庄水驿的大门面北,朝向运河,衙门前有一空旷广场,其堂馆形式与规模应与安德水驿基本相同。

原来属于德州管辖

梁庄水驿之所以在恩县、武城以及故城县志中没有记载的原因,竟然是它和它所在的区域原本属于德州卫管辖,后改属德州管辖,与相近县衙并无关联。这不仅有各种版本的德州志籍为证,而且从有关的一个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可得到证明。

清嘉庆十九年(1814)八月二十五日,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浙江嘉善人钱樾,因母忧回原籍守制,与家室乘船南上路过德州,来到离德州城五十里的高官厂(今达官营附近),就地方营房边夜泊。晚上遭到六人以借盘缠为名的打劫,将船上的箱子打开,凡是值钱的东西都被拿走。钱樾报告给山东巡抚,山东巡抚又写了奏折,嘉庆皇帝作了批示,将德州知州徐霖、参将覃廷荐、把总王庆云革职,安排钱樾就近在临清养病。

高官厂距离德州25公里之遥,不与德州境相接,中间还夹杂着大片的恩县地域,出了事为什么还要有德州知州出来埋单?原因在于高官厂与梁庄水驿所在的区域错落于恩县地界中,属军屯之地,其政务刑名与坐落的恩县无关。这些军屯之地的事务在明代以及清初,由德州卫管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后明确归德州管理。所以,嘉庆年间发生在看似恩县地界的劫案,实属德州管辖,故而出现德州知州被撤职的事件发生。当然,卫地上的梁庄水驿管理主体也就由卫指挥使变为德州知州。

萧萧馆驿诗文尚存

有关梁庄水驿的文章虽属凤毛麟角,但与其有关的存世诗歌却是不少。

明初浙江按察使佥事陈耘《晓次梁庄驿寄杜给事》:“暮发广川城,晓次梁庄驿。扬舲溯上流,杯贤坐通夕。人生等飘尘,聚散杳无际。昨暮灯前欢,今宵道中忆。苟不尽生平,相思复何益。敧枕独长吟,鸡唱东方白。”

清雍正故城知县蔡维义《斜阳古渡》:“却立长堤暮色黄,萧萧驿馆隔梁庄。日斜凫渚渔千艇,天际燕云雁几行。市集到来趋北岸,客程归去入南塘。褰裳底事临流叹,带水城壖一苇杭。”

故城人柴泽清《卫水飞帆》:“历亭郭水绕清流,挽粟输金几度秋。过去水声通夜静,到来帆影半空浮。千樯带月临官驿,百雉参天倚市楼。知得朝宗多百派,燕南赵北近瀛洲。”柴泽清的另一首《斜阳古渡》:“清河蟠曲绕孤城,不放舆梁渡口横。东省界边耸古驿,北平地际近神京。杭之一苇民无息,行矣皇华使有程。莫笑篙师长鹿鹿,挥戈谁与日轮争。”

这些诗不仅写出梁庄水驿的位置和美妙动人的风景,同时也写出过往官商对此处风景的留恋以及急于归途的复杂心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