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镇镇扶持蟋蟀产业发展一季交易额超千万元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于斌 通讯员 张立梅)“老伯,您这蛐蛐怎么卖?开个价吧。”“你这蛐蛐品相不错,我想再去家里看看,挑选一下。 ”9月9日,孔镇镇王木腿村蟋蟀市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道路两侧支起的交易桌前被前来问价的蟋蟀爱好者围得密不透风。
  几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客商拿着专用手电,不停地打开一个又一个蟋蟀罐子,不断逗弄起每只蟋蟀的好斗性,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评判着它们的价值,往返出价、回价间,完成了蟋蟀交易。“我年年来这收蛐蛐,都10多年了,每年都是满载而归。 ”来自上海的吴先生说。
  俗话讲,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在床下。蟋蟀文化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俗活动,在孔镇镇广受推崇。每年立秋过后,这里都会出现一波“返乡热潮”,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纷至沓来,只为寻虫。
  据介绍,孔镇镇的蟋蟀文化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当地因河流较多,土质适宜蟋蟀生长繁殖,“乐陵黄”的美名享誉四海。目前,该镇89个村都有从事蟋蟀捕捉、交易的村民,核心的交易市场有2个,分别在王木腿村、张吉店村。“乐陵一共3个交易市场,孔镇就有2个。专业养殖户就有10多户,大户一个月就能出产2000多只蟋蟀。 ”该镇镇长刘忠说。
  孔镇镇总人口4.99万,拥有耕地10万亩,是我市典型的农业乡镇,有“美丽粮仓”的美名。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产业振兴之路,精准谋划“一心两区三园”总体思路,致力打造传统农业乡镇乡村振兴的“孔镇样板”,目前已建成壹号土猪生态养殖标杆示范区、以调味品为主打产品的绿色农业产业园以及新型建材工业园等。“蟋蟀产业是我们本地的一个特色,是带有民间自发性质的一项产业,如果利用好、发展好,将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驱动。 ”该镇党委书记韩晓刚说。
  为进一步实现产业振兴,孔镇镇党委、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蟋蟀产业帮扶力度,重整蟋蟀交易市场,整肃行业交易环境。 2018年牵头成立孔镇镇蟋蟀文化协会,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蟋蟀文化发展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该镇形成了以王木腿村、张吉店村为中心的两大蟋蟀交易市场,每年秋季都会吸引上海、浙江的客商云集于此,逐步形成捉、逗、销一体化的蟋蟀产业链。
  蟋蟀产业的不断发展,也让当地村民得到了实惠。“家有乐陵黄,胜似黄金宝!感谢咱镇上的支持,让老百姓家门口就能挣钱。”孔镇镇田高村村民王勇高兴地说,这次赶大集,他的一只“乐陵黄”蟋蟀成交价就高达2.2万元。王勇介绍,他从小就开始接触蟋蟀,真正从事蟋蟀交易有20多年,一年光这两三个月能收入10余万元。据粗略统计,整个秋季,全镇蟋蟀交易价值超千万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