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甘甜水 滋润百姓心

三水厂正在使用中的V型滤池

1983年,三水厂初建时的机械加速澄清池(资料图)


  1238.96公里供水管网覆盖主城区73万人口——
清清甘甜水 滋润百姓心
德州供水事业的开端
  1957年5月1日,德州市第一水厂建成并送出了第一道清泉。
  1963年4月至1972年,一水厂经过4次扩建,日供水量达到
1万吨
  1976年12月二水厂竣工试生产,次年1月正式送水。以地下水为水源,实际
“供水能力进一步提升,水质也将有很大改善。 ”8月29日,在德州第三水厂改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施工现场,厂长常万敬介绍,改扩建后,三水厂的年供水能力将由现在的10万立方米提升至18万立方米,经过深度处理后,整个主城区自来水在生物、有机物等安全性方面,口感、嗅味等感官方面都会有一个质的跨越。
  供水对于一个城市,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从1957年5月1日,德州市第一水厂建成并送出第一道清泉至今,62年时间,主城区相继建成4座水厂,供水管网长度达到1238.96公里、年总供水量4300余万吨,73万人喝上了清澈、卫生的自来水。
  第一股清泉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一拧开水龙头,清澈透亮的自来水便汩汩流出。“现在喝水方便又放心,以前可是人们的一个大难题。 ”家住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的孙吉文说。
  在76岁的孙吉文印象里,15岁以前家里一直是去运河边打水。“我们村离着运河有1公里左右,那时候大伙儿都是去那拉水,或者在村头挖的土井里打水。运河水泥沙多,井水看上去倒是清澈,但都没经过消毒。 ”孙吉文回忆说,后来运河边上建起了自来水厂,不久村里通了一根自来水管,“一根水管供着全村70来户喝水用水,既安全又方便,大伙儿别提多高兴了。 ”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州市区人口逐渐密集,为居民集中供水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 1956年4月,政府决定在南陈庄村和杨家圈村之间,以运河水为水源,建设德州市第一水厂。“一水厂是在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7个破旧净水处理池的基础上,投资39万元,经过修、补、改建后,形成的日供水量2000吨的一个小型水厂,1957年5月1日正式投产送水。”原一水厂厂长周义亭说。
  从1963年4月至1972年,一水厂经过4次扩建,日供水能力达到1万吨。尽管如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仍满足不了居民的用水需求。1974年10月,借鉴一水厂井水补源的经验,又决定建设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第二水厂,设计日供水量为1.5万吨。1976年12月,二水厂竣工试生产,次年1月正式送水。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等客观原因,长期开采地下水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德州地区领导审时度势,经科学研究决定,引用黄河水,再建新水厂,德州市第三水厂建设由此开始。
  构建起四区联网、双厂联供模式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位于南岔河东岸的德州市第三水厂,是主城区的唯一供水源。
  1982年10月,初始设计日供水量为5万吨的德州市第三水厂破土动工,1984年7月1日试产成功,标志着主城区市民从此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1992年,三水厂进行了改扩建和设备设施提档升级,建起了平流沉淀池、一级泵房及水质检测中心化验楼,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使日供水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0万吨,自来水水质也更有保障,成为我市的主供水厂。
  城市供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要素,进入新世纪,幸福德州战略实施,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也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至2014年期间,随着城市建设的北扩南移东进,供水管网新建(改造)达322.42公里。
  为解决主城区长期以来仅靠第三水厂单一水源供水的问题,2014年5月19日,建设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吴寨村的德州市第四水厂正式通水,水厂占地83.3亩,设计日供水量11万吨,总投资达1.6亿元,成功构建起覆盖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区的“四区联网、双厂联供、东西平衡、互为补充”新格局,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四水厂在安全、质量、速度、效益上,创造了国内水厂建设史上的奇迹。 ”四水厂筹建小组成员、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兴忠说。
用水更安全、更放心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水水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第四水厂的建设中,不仅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供水设备,还采用了先进处理工艺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出厂水质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并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四水厂采用的是‘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和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出水浊度不高于0.5NTU。 ”四水厂厂长夏建冰介绍说,出厂水的水质更澄澈,口感也更好。
  如今,投资1.78亿元的第三水厂改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已经启动,日供水能力将由现在的10万立方米提升至18万立方米,改造了加氯、加药设施,新增臭氧、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质也将有进一步提升。
  作为城区供水服务企业的德州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始终强调服务理念,健全服务内容、扩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供水服务从“润物细无声”向主动、公开、多样转变。先后出台了来访、来电首问负责制度,严格执行“四制度、五公开、五坚持、六不准”的服务标准,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耐心接听热线电话,热情接待客户来访;每月定期公布水质信息,确保百姓喝上明白水、放心水;开辟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困难用户,用解决用水小困难塑造为民服务大形象;努力推进“三无”小区改造和一户一表工程,让供水“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利用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缴费等措施,让更多人关注德州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提高了用户供水服务获得感;积极处理百姓各种用水诉求,处结率和反馈率均达到100%;公司全面推进“一次办好”便民服务,以“一次办结”“办就办好”为目标,严抓服务办理关键环节,确保服务到位、提质提速……“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水务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誓让百姓喝上水、喝好水、喝优质水。”德州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史文明说。
飞速发展阶段
  1992年三水厂改扩建、设备设施升级,日供水量达10万吨。
  1995年,城区供水管网长度
194公里,实际服务29万人
开始以黄河水为水源
  1984年7月1日德州市第三水厂试产成功,以黄河水为水源,设计供水量每日5万吨。标志着德州地区市民从此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
  2014年5月19日,德州市第四水厂正式通水,占地83.3亩,设计日供水量11万吨,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
  如今,城区供水管网长度达到 1238.96公里,年供水量
4300余万吨,73万人口及企
事业单位喝上放心水
制图/石秀秀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刘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