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永泉:虚拟空间的安全卫士

参与组建德州首个警用通讯指挥系统,助推公安信息化发展——

□见习记者杨鸣宇本报通讯员徐杰

“与共和国同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我的幸运。 ”“老网警”栾永泉说。时光荏苒,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公安系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生于1949年10月23日的栾永泉,33岁那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公安系统,直到退休,风雨几十载,始终坚守当初入警时的铮铮誓言,奋斗在公安信息化发展大潮中。退休后,他仍时刻关注,提出建议。

参与组建德州首个警用通讯指挥系统

栾永泉是夏津人,他从小就喜欢看关于战斗英雄的小说和电影,成为一名战士也是他的梦想。 1968年3月,19岁的栾永泉参军入伍。“部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受益终身。”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栾永泉充满了感恩。他通过在部队通信院校的培训学习,以及自身刻苦钻研,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通信兵,也为他后来在公安岗位上从事通信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982年,栾永泉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德州地区公安处(现德州市公安局)办公室。 2年后,德州地区公安处组建成立机要通信科,他被提拔为机要通信科副科长。

栾永泉回忆,当年公安工作条件艰苦,设施设备落后,夜晚一旦发生情况紧急的案件,就会让值班民警挨家挨户去敲门召集警力。“通信基本靠吼,出警基本靠走”,成为了那个年代公安工作的时代烙印。“那时德州公安机要通信科刚刚成立,正好我在部队是通信兵,掌握不少相关技术,德州市首个警用通讯指挥系统的组建工作自然就落在我身上。 ”说起工作,栾永泉侃侃而谈,“我是主要的参与者。 ”

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安通信工作,主要是保障系统联系畅通。随着警用通讯指挥系统建立,警务通讯工具逐步升级,栾永泉经历了整个过程:

先是手摇式电话机替换为拨盘式电话机,并且在公安机关主要负责领导家中设立分机,方便及时沟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更方便调集警力,购置了像“砖块”似的大功率对讲机和一种新兴的警务通讯工具——“袖珍铃”,可以随身携带,虽然问题不少,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信息畅通;

1992年,德州地区公安处从国外引进了数字式程控交换机,为固定电话实现了数据化联通,大大提高了通话质量;

1998年,公安部提出建设“金盾工程”,栾永泉直接参与了德州公安“金盾工程”一期、二期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组织者之一。

出任网安监察处首任处长,在实践中提升网警水平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网安部门随之应运而生。1994年,德州地区公安处在机要通信科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科;1996年两个科室正式分离,栾永泉被调入德州市公安局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科;2000年,市公安局设立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组建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德州网警由此诞生。“当时我们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工作机制、规则等都只能靠自己摸索。 ”回忆起德州网警成立之初的场景,兼任网安监察处处长、网安支队支队长的栾永泉历历在目,“支队刚成立时,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除了完成上级网安部门安排的任务,打击电脑黑客、病毒,监管各大部门网络安全以外,管理市区的上百家网吧成了网警的主要工作。 ”

2002年之后,随着即时通信、论坛、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的普及,现实社会中各种违法犯罪快速向网络社会发展蔓延。“网络社会在打破现实社会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犯罪形式。传统犯罪与互联网的结合容易将问题放大,从而对网络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以赌博来说,警方在传统赌博犯罪案件中缴获资金最多几十、几百万元,而网络赌博犯罪团伙资金流水动辄上亿元。”栾永泉说,这也使得我市网络警察队伍快速壮大。

如今,随着公安工作科技化、信息化的强警建设,德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已经发展成为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方向,集网上巡查、侦察调查、打击犯罪和安全管理于一体的实战部门。

从3人到40人专业队伍,亲历网安支队飞速发展

起初,德州网安支队的全部家当只有几间普通办公室和几台台式电脑,网警每天盯着笨重的显示器,用最传统的人工方式开展工作。十几年来,互联网经历了从固网到移动、从拨号到光纤的巨大发展,网警的装备不断完善、人员素质得到快速提高,特别是科技信息化水平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尤其是这几年,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 ”栾永泉见证了德州公安网安支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拟到数字、从独立到互联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对网安系统每次的进步更是如数家珍。

“最初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别的科室抽调的,并不是很专业,人数也比较少,算上我也只有3个人。 ”栾永泉说,如今网安支队已有40名民警,除人数增加以外,队伍也更加专业化、年轻化、科技化。

现在基本上都是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大学生、研究生。“因为我们面临的形式也更加严峻,案件种类、数量、危害程度都远超以往,刚成立网安支队时,1年最多有100多起案件,现在1年则超过了200起。 ”

2010年,栾永泉正式退休。闲下来的栾永泉除了读书看报以外,仍然不忘“老本行”,没事时就喜欢看公安类节目。抚今问昔,饮水思源。栾永泉感慨道:“回想这些年祖国的变化,大家生活的变化,觉得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联系得更紧密,对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更深厚。作为新中国同龄人,我也衷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