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三:睡梦中还在喊“冲啊! ”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为弘扬革命精神,庆祝“八一”建军节,特开设【八一敬老兵】专栏,走访我县抗战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当年毅然从军、保家卫国的不变初心,追忆那段奔赴前线、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张新三是县公安局离休老干部,一位亲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被授予“抗日战争纪念章”、“山东老战士纪念章”“一级金盾”等多个荣誉的抗战老兵。

说起抗战往事,张新三凝望着他最看重的抗日战争纪念章,讲述起自己常常梦到的,当年副班长朱明三牺牲的情景。

那是抗战后期,八路军冀鲁边区齐河县大队在桑梓店一带与日伪军遭遇,大队长李聚五从敌人的枪声判断,敌人人多势众。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李聚五命令三连赶快撤退。身为通讯兵的张新三和通讯班副班长朱明三接到命令,冒着敌人的炮火赶往三连阵地,不料被敌人发现了。他们依托麦场的低矮土墙,与敌人周旋。听着敌人的枪声稀了,朱明三翘头窥探敌情时,不料一颗子弹打过来,正中他的头部,当场牺牲。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在身边牺牲倒下,张新三大惊失色、肝肠寸断,他强忍住悲痛擦干眼泪,把对敌人的仇恨化作奋勇向前的动力。他坚持爬行了 300多米,终于赶到三连阵地。当张新三将命令传达下去后,三连安全转移了。然而,副班长朱明三牺牲的情景,却成了张新三一生的创伤与疼痛。

说起自己当年加入抗战队伍,张新三再次提到齐河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八路军冀鲁边区齐河县大队的大队长李聚五。他说 1942年,李聚五在西郎村(现济阳县孙耿镇)建立了一所抗日小学。张新三的家住在东郎村,与西郎村一道之隔,12岁的他便跑到学校当了一名小学生。“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加谁光荣。骑着马,配着红,扭着秧歌来欢送。 ”这是张新三在学校学会的第一首歌谣。李聚五在征战的空隙,也常亲自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号召青年学生抗战救国参军参战。

1944年,日军采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对李聚五领导的抗日军民实施围剿,抗日小学无法上课也被迫解散。热血沸腾的张新三找到李聚五,要求跟着他参军打敌人。李聚五摸着他的头说:“你太小了,还赶不上枪高,等长大了再当兵。 ”张新三软磨硬泡,终于跟在李聚五身边做了一名通讯兵。

就这样,张新三跟着县长李聚五先后参加了攻打张保屯、宣章屯、大黄、晏城、桑梓以及济阳、临邑一带敌人据点的战斗几十次,消灭了刘传山、贺新田、朱大贞、聂宜增、郝继之等日伪恶势力,共击毙和俘虏日伪军 150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无数,粮食 3万余斤。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新三又参加了济南战役,后转入地方工作,1989年从齐河县公安局光荣离休。

在张新三整洁简朴的家里,记者注意到客厅墙上悬挂着 4幅书法作品。张新三起身,指着书法作品上的诗句大声地念起来:“艰难卓绝战敌顽三次遇险幸还平安 ;建国初进扫盲班苦读六年收获大专;侦破四一八大案三秩公安离休终愿;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张新三自豪地笑着说,这些诗句基本上概括了他的一生。

看到张新三走路有点跛脚,老伴儿陈志荣解释道:“他子弹打着过腿,加上受寒,一个腿细一个腿粗。 ”张新三挽起裤腿,指着左腿膝盖处的伤疤说:“这个疤瘌是打张保屯据点时落下的轻伤,当时子弹打穿了腿上的绑带”。他拍打着自己的双腿,陷入往事的回忆之中:“那时,敌强我弱,咱武器又差,就采取游击战术地道战。 ”张新三告诉记者,1944年 12月,攻打老聂庄据点,因为腊月天下小雪,天寒地冻,据点坚固,张新三和战友们三天三夜都趴在冰水里。战斗结束后,张新三的裤腿都结了冰,脱都脱不下来,从此落下了老寒腿的病根儿。

这一条伤疤两条老寒腿,时刻伴随在张新三的生活中,也时时牵动着他刻骨铭心的抗战情结。为了总结历史纪念战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张新三离休后就投身县志局志的编写工作,以及关心下一代的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活动中。

只见张新三从一厚摞文稿中拿出一叠彩页封面的稿件:“这是我写的回忆录《峥嵘岁月》。一共 19章,十万多字,现在定稿了还没出版。 ”一旁老伴儿陈志荣补充道:“他上学少,还提笔忘字。打 85岁那年他就写这本书,我当他的活字典,也还写了将近三四年”。

这十多万字的自传,对九旬老人张新三来说,不亚于又上了一次战场。问起张新三写回忆录的初衷,张新三告诉记者,他把回忆录写出来希望后来人做到五个不可忘记 :一不能忘记共产党的领导,二不能忘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三不能忘记革命老领导,四不能忘记现在生活来之不易,五不能忘记跟着共产党走。

在张新三家里,记者还看到他的三个老花镜。陈志荣笑着给记者介绍:“他这三个老花镜,都是每天学习用的。每天看书戴着一个,看微信戴着一个,看电视新闻戴着一个”。说着,陈志荣随手拿起沙发上的几本书,“这不,这是他常看的书。他每天都看、每天都学,从写完了回忆录,他又写了快一本子学习笔记了”。

“我给自己规定了‘两时、三个必须’,‘两时是上午学一个小时,下午学一个小时;三个必须是新闻必须看、报纸杂志必须学、心得体会必须记。 ’”张新三告诉记者,到今年自己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十周年了,“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更高的觉悟、更远的追求。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终身。

看着张新三深情坚定的眼神,记者不禁肃然起敬。他从当年不及枪高的通讯兵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从退役老八路到侦破大案的老公安,从离休老干部到传播红色教育的历史见证人……七十多年来,张新三老人胸怀革命理想,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记者 王浩菲 牟炜

相关阅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