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张照片

      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那时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除了爬墙上树干些扯皮捣蛋的淘气事外,莫过于期盼着村里来放电影的、卖货郎的、爆米花的、耍猴的以及照相的人,只要这些人一出现,整个村的热闹程度不亚于逢年过节。

      记得当时,冷不丁听到街巷里传来“照相喽,照相喽”的声音,我们小孩子就兴奋异常,纷纷跑去围观。在我们眼里,照相的人像个魔术师,他挂好背景画,架起笨重的照相机,然后钻到黑色的遮布下按响快门,就可以把一个或几个大活人定格在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于是我也多次央求母亲给我照一张,但母亲从未答应过。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时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很穷,大人不是不愿意照,而是实在没有钱。偶尔有过“百岁”的婴儿或即将结婚的年轻人才照一张。照相人生意好的时候也会碰到几个到了相亲年龄的大姑娘或小伙子前来照相,他们的媒人通常先委婉地要一张照片让对方看看,双方都看好了再约定见面时间。所以,这照片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照相前,无论是大姑娘还是小伙子都要精心打扮一番,衣服一定是穿着最新的,如果没有,有条件的赶紧扯上一件,没条件的就想方设法到左邻右舍借来穿一下。

      直到我上了小学后,国家实行土地“大包干”,父亲一下子承包了10亩责任田,还饲养了一窝小猪仔,家境逐渐好了起来。一天,父亲喜滋滋地抱回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恰巧第二天村里来了一位走街串巷的照相人,于是母亲就让他给我们兄弟三人拍下了平生第一张以电视机为背景的照片,心中的那份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后来,我大哥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当记者,单位给他配置了一台“海鸥”相机。大哥下班后,这台相机让我和二哥爱不释手,我俩经常把攒下的零钱用来买胶卷,偷偷照一照。没过两年,二哥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那时正好开始流行数码相机,父亲给他买了一台,这台数码相机可省了不少胶卷钱,拍完后连接到电脑上,好的保存,不好的删除,爱冲印哪张就选哪张。

       再后来手机普及了,上面带有拍照功能,胶卷照相和数码相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它立即成了随手拍的利器,再下载个美颜软件,爱怎么拍就怎么拍。

        如今,我把我的第一张照片放大后特意摆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前几天大哥和二哥带领家人到我家聚餐,又一起分享了这些往事,共同的记忆让我们感慨万千。

        一张童年的老照片,折射出老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幸福的日子也因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姜宝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