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王海玲:对待孤寡老人如同亲人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姜晓琳

7月30日下午,王海玲正在办公室跟手机视频里一位老人用手势比划着什么,通过翻译,记者明白了手势的大致意思:“最近天热啦,您别总吹空调,注意开窗通风……”王海玲对视频中的老人耐心地嘱咐着。虽然这位老人与王海玲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老人的关照已经坚持了五年,她亲切地称呼老人“俞大爷”。

80岁的俞大爷是二屯敬老院的一位孤寡老人,是一名聋哑人。俞大爷没有结过婚,也没有亲人照顾,所以晚年在敬老院度过。而王海玲与俞大爷结缘,则是因为做义工。

五年前加入了义工队伍

2014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玲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穿着红马甲的义工在敬老院里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的照片,她感到这件事很有意义,立即联系到做义工的朋友,加入义工队伍。进入敬老院后,王海玲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与大家交流有困难的聋哑人俞大爷,另外还有一位只会说重庆方言的阿姨。

最初,因为不懂手语,王海玲跟俞大爷交流比较困难,只能通过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的方式互相沟通。“他会写字,单独有个小本子记着去看他的义工的名字和电话,而且俞大爷可聪明了,敬老院这么多老人,就他记住我的名字了!”说到这里,王海玲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她说,相处的时间长了,逐渐了解俞大爷手势的意思,进行简单的沟通就没问题了。自此,王海玲与俞大爷建立了深厚的“亲情”。“俞大爷平时特别爱干净,别人都是两个人住一个房间,就他一个人住一个屋子,他的房间又干净还有香味。”王海玲宠溺地笑着说,老小孩脾气很倔,今年4月,因二屯敬老院整修,敬老院里十二位老人全部被安排搬到红湖老年公寓住。刚搬到公寓第一天,俞大爷知道必须跟另外几个大爷一起住套间的时候,不高兴了,闹情绪,王海玲劝了半天才说通他。

照顾二十多位孤寡老人

俞大爷平时特别喜欢跳舞,为此王海玲专门给他买了一些跳秧歌用的红绸子,每次去敬老院看望他的时候都要陪他跳一会儿。“俞大爷无忧无虑,心态特别好,相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他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亲近。每次我们义工去看望老人,走的时候他都会送我们到大门口。如果有段时间工作太忙,没来得及去看望老人,老人就会借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手机跟我视频聊会儿天。老人一生孤苦无依,我就是他的家人,会一直陪着他。”王海玲对记者说。

五年来,王海玲参与照顾包括俞大爷在内的二屯敬老院里二十多位孤寡老人。可以说,二屯敬老院就是她公益事业起步的地方,也是她将爱心坚持下去的动力。即使现在经营空调制冷行业的公司比较忙,王海玲还是会抽空约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二屯敬老院看望这些“亲人”,给老人们带去营养品、慰问品,帮助老人整理房间,陪他们聊聊天,带他们一起唱戏、唱歌、扭秧歌。

从未停下做公益的脚步

不仅照顾孤寡老人,王海玲还会抽时间给聋哑、盲人、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送去欢乐,走进社区走访贫困家庭低保户,进社区、企业做免费的癌症早期筛查、公益讲座……整整五个年头,她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工作再忙再累,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做公益的脚步。

尤其是近两年,王海玲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预防慢性病、预防癌症,毅然投入到“无癌中国我的梦”公益活动和华盟公益福利免费发放活动中,利用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走进德州的各个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免费为他们查体,开展防癌、控癌的公益讲座,传播健康生活理念,让更多的人群提高预防意识,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癌症、远离疾病,避免因病致贫。“通过做公益活动,我学会了知足;学会了俯下身来真正去做一些事情,不畏劳苦、不怕脏臭;学会多一些耐心与人沟通与交流。”王海玲表示,“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影响更多的朋友一起做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温暖!”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