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率先突破 | 宁津县:新发展理念织就“五彩图”

俯瞰金硕生态农业园区

7月24日,记者在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保店镇的金硕生态农业园采访,看到统一规格建设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新采摘的西红柿堆放在路边,不远处挖掘机正在施工,搭建新的棚体。该项目是宁津县倾力打造的占地8.1万亩的民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项目,引入了先进的共享农业发展理念,共建成“共享大棚”88个。

“宁津县立足实际,加大创新探索,编制了《宁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现了规划管全局,明确打造工农互促共兴、城乡互补共荣、文化多彩交融、多元共建共治乡村振兴‘宁津实践’的时间表、施工图。我们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共享农业园、共享工业园,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宁津县委书记王刚介绍。

“共享大棚”让农民稳增收

今年58岁的宁津县保店镇南街村村民周艳丽朴实爽朗,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她承包的金硕生态农业园5个棚处于晾棚期。谈起忙活一年的收入,周艳丽抿嘴直乐:“2018年秋天我承包了5个大棚种茄子,我不用出一分钱,只出人工,由公司提供育苗、肥料、技术指导、销售等,茄子卖了后按照五五分成,卖一批结清一批,这10个棚,我赚了近10万元钱。”

金硕生态农业园总占地1900亩,共流转了前乔、石庄、范庄、冯王、陈庄5个村庄的土地,总投资2亿元,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包括台湾种植园在内的设施农业大棚100个,目前已经全部建成;二期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引进黑小麦深加工项目;三期建设文化娱乐项目和康养区,建设的户外拓展训练项目已于2019年“五一”开业运营,建设的水上娱乐项目已于2019年7月1日开业。“金硕生态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基本形成文化、旅游、农业‘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宁津县保店镇党委书记张书常介绍。

“我们采取的运营模式是‘你出力我出钱,五五分成’,一方面农户可以直接到基地承包经营大棚,由公司提供一切建棚和种植管理的费用,农民只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获取收益后双方均分。另一方面,我们主推产业联盟的发展方式,构建起‘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本框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金硕生态农业园总经理范新民介绍,“共享大棚”是经过反复研究、多次思想碰撞取得的成果,因为现代设施农业存在建易管难的问题,特别以往采取雇佣人工的方式很难调动积极性,造成生产效率低、农业效益差,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沿着“共享共赢”的思路,不断完善方案,创新探索出了企业担风险、农民稳赢利的“共享大棚”经营模式,并定于每周二、周五公司按照农户承包大棚的销售明细单为种植户分红,及时兑现农民收益。这样统算下来,每个大棚一年下来农户纯收入可达到2万至3万元,不用承担任何投资风险。

事实证明,“共享大棚”这种模式是具有生命力的,不仅金硕生态农业园周边村庄的村民踊跃到园区内承包经营,还吸引了平原县、青州市种植户进入园区经营,附近村庄农民到园区内打工又增加一份收入。“2019年,园区将进一步扩大‘共享大棚’面积,准备投资1000余万元,再建设200个蔬菜大棚,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创业致富。”范新民说。

小村办起全国美术展,实现绿色转型

红庙李村休闲广场

走进宁津县柴胡店镇崔杨村,犹如走进艺术殿堂,这个只有182户人家的小村落,常年居住着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常年展出各类书画、雕塑作品3000余件,每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40余场,吸纳观展人数达10万人次。

但许多人不了解的是,崔杨村以前是一个以化工产业为支柱的村庄。近几年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崔杨村积极谋求发展转型,关停了化工厂,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崔杨美术馆,记者见到了今年58岁的崔杨村党支部书记任廷水,他1982年入党,自1984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崔杨村民营经济起步早,先是办起了手工地毯厂,后来又发展化工厂,但化工产业有污染,所以我们下决心关停化工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任廷水说,从2014年起,村里将关停废弃的上百亩旧厂房、旧仓库相继改造成展厅、画室、工作室、美术馆,并积极邀请全国各地画家来此写生创作。

2015年9月30日,崔杨抗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500多件实物和照片讴歌八路军和宁津人民舍生忘死、爱国奉献的伟大精神,这成为崔杨打造红色旅游的开端。如今的崔杨村已是全国文明村、3A级旅游景区。

“我理解的乡村振兴的底色应该是明快的红色、绿色,应该色彩斑斓、热情奔放、不拘一格,让每名群众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任廷水说,借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村里全力改善村容村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先后建设了苗木花卉基地、采摘园、垂钓园,将原来的职工食堂改为画家食堂,将原来的职工宿舍改造成人才公寓,成立了苗木公司,崔杨村9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流转,兴建了商贸一条街,共发展了50余家沿街门市。

夯实基层基础,“五个振兴”齐发力

71岁的张国华精神矍铄,不顾天气炎热,拉着记者看村账陈列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拼板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张国华1971年入党,从1986年起担任保店镇红庙李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他首创的计生协会工作经验推向全国,他常年如一日坚持“决策讲民生、办事重民意”,群众威望高,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是一名“老典型”。

“老典型”有新作为。张国华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些年红庙李村的发展变化。农村党支部领创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有100多户群众加入,共流转土地700多亩,每亩保底分红800元,除了保底分红还有二次分红;激励全体村民创新创业,红庙李村共发展7家拼板企业,全部通过环保验收,直接解决全村就业200余人,村集体租金收入7万多元,实现了村强民富;推进乡村善治,红庙李村完善小微权力运行清单,花的每一笔钱,办的每一件事,都经过村民代表讨论、表决通过,然后记录在册。红庙李村村干群关系融洽,没有一户拨打市民热线反映问题的,更没有上访闹事的。

“村党支部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一定要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担任村支书以来,每年的账本,每年的会议记录,我都保存着,建成了红庙李村账陈列馆。”张国华说。

“宁津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五个振兴’齐发力。”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荣兴介绍,宁津县创新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目前宁津县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已超过1100家,土地流转近35万亩,农业新六产加快发展;探索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新路径,借助智慧村务平台,农民打开手机就能查看村务情况,发票原件、支出明细一目了然;扎实推进乡村铸魂工程,围绕推进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诚信宁津建设,营造了向善向上的新风气。

记者 杨德林 通讯员 孙久生 张兆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