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

▲市防指成员扩大会议在市水利局召开
▲李家岸干渠极限流量引水抗旱
▲李家岸灌区引黄闸开闸引水
▲引黄水流入田间
▲马颊河清淤治理前
▲马颊河防洪治理一期工程施工现场
▲潘庄干渠瓦王渡槽开闸引水


  □本报记者王贺本报通讯员刘吉贵于斌
  7月14日,齐河县人武部部长王亚明再次来到位于黄河岸边的谯庄险工,实地了解演练筹备情况。“近期,省军区将围绕抢险救灾在我市组织一次规范化集训,而我们这里也将配合开展一场军地联合指挥演练,这是德州防汛工作迎来的一次‘大考’,省军区、省政府对这次集训和演练都十分关注,我们必须确保活动万无一失。 ”王亚明说。
  据了解,为做好黄河防汛工作,自5月份起,德州军分区及市有关部门多次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黄河实地勘察和拉动演练,熟悉掌握防汛任务、兵力配置、季节水文、险工险段等情况,重点明确物资储备、进出道路和保障措施,分层次熟悉防汛任务、明确自身责任,做到一堤、一坝、一库、一段都有具体方案、都有责任人员。 6月26日,又组织实地演练,并与黄河河务局有关人员就指挥所开设、进出道路、力量编成、抢险装备等内容,进行任务对接、落实职责,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黄河防汛是今年全市防汛工作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全市防汛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今年我市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成,短时强对流天气、区域暴雨洪水多发频发,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面对这一现实,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水利厅大力支持下,德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措施落地,牢牢抓住了防汛工作主动权。
领导牵头,未雨绸缪,责任层层落细落实
  德州市——地处海河流域,受季风影响显著,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旱涝急转,多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呈现春旱、夏涝、秋冬又旱的气候特点。
  同时,境内主要的防洪工程有黄河、漳卫南运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5条干流河道和恩县洼滞洪区,干流河道堤防总长1100公里,临河建筑物近700座,另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河道89条,防洪工程众多,防汛任务艰巨。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未雨绸缪,于5月28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专门对全市防汛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进入汛期,防汛抗旱特别是防汛工作更是被市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摆上重要位置。
  6月27日,市委书记陈勇在烈日下调研我市抗旱工作时,专门对抓好防汛提出要求:“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科学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炳国也就防汛工作作出批示,并于7月6日上午冒雨赶到市防办调度雨情、水情、灾情,要求相关部门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牢牢把握防汛抗旱工作主动权。
  7月9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长民深夜冒雨到市防办防汛值班室调度汛情,对强降雨防范、防汛值班提出要求。同日,副市长董绍辉组织召开市防指成员扩大会议,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安排部署主汛期各项防汛工作。
  在市有关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下,全市防汛工作各项制度迅速落地,防汛责任层层压实。目前,我市已及时调整完善全市防汛指挥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有关人员现已组成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通过健全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体系,市、县两级骨干河道、水库、恩县洼滞洪区、城市防汛等重点防洪部位防汛行政责任人已经全部到位。前不久,我市还举办了黄河防汛行政首长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首长黄河防汛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市20座中小型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以及预测预报、调度运行、应急抢险措施已经全面得到落实。
聚焦重点,强化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即将在齐河县开展的军地联合指挥演练,将是我市入汛以来防汛工作的一次大检验。
  记者从德州军分区了解到,本次演练,将调集我市现有的各种应急通信指挥、气象观测、广播电视、供电保障、医疗救护等特种装备车辆,并安排直升机、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往复,实时为指挥部传输汛情地域航拍动态,为防汛前指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着第一手数据;通过实现与地方固网和防汛专线通联,“前卫-4号”单兵通信系统将现场采集数据,第一时间反馈上级防指;地方维修、电力、医疗、气象等专业人员随时做好各种应急保障准备。“有这些现代化装备和地方专业人员的支持,我们民兵预备役人员过去执行防汛任务时,曾遭遇的摸不到、够不着、看不清、用不上等难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德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曹光告诉记者。
  从人员调动到设备投入,我市对黄河防汛的重视,透过演练可见一斑。防汛工作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目前,黄河流经我市齐河县5个乡镇,境内河道全长63.4公里,有险工14处、控导工程4处、引黄水闸4座。虽然看似在德州境内流域面积不大,但黄河的地位和其“地上河”的特殊性都要求各级必须确保其沿线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我市始终高度重视黄河防汛工作,多措并举确保黄河度汛安全。今年,我市及早召开德州黄河防汛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具体防汛工作。凌汛期结束后,市级又立即印发《2019年德州黄河防汛工作要点》,明确防汛重点任务。汛期到来前,市水利部门对黄河相关防洪工程进行了安全普查,并组织技术人员应用无人机等手段对河道整治工程进行了汛前河势立体查勘,对所辖河道整治工程靠水坝岸根石进行探测,并及时校测水尺基点高程。
  同时,深化系统内部全员防汛责任制,实行市、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基层防汛责任制。强化班坝责任制落实,定人、定责、定堤段(闸、坝),确保所有工程都有人员巡查防守。“我们还通过制定防汛抢险指挥专家培养方案,先后培养了7名老中青相结合的抢险专家,达到懂防汛、会指挥、能指挥、敢指挥,切实提高德州黄河河务局防汛抢险指挥水平。”市水利局局长邢朝峰介绍,为充实防汛力量,我市还专门组建了德州黄河大学生应急抢险队,参与抢险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组织防汛知识答题和考试竞赛活动。
  以黄河防汛为代表,今年全市防汛工作各项准备已经全面到位。比如人员方面,市防指成立了防汛抢险专家组、顾问团和应急联合保障组,提高防汛指挥决策和应急保障能力。市、县两级共组建防汛机动抢险队12支,抢险队员780人,各类抢险机械设备700余台套,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物资方面,全市储备防汛物资编织袋81.8万条、土工布4.5万平方米、冲锋舟90艘、救生衣5300件、块石7.4万立方米、发电机组99台、排水设备46台套,确保防汛抢险需要。此外,结合历年防汛抢险实战经验,水利、应急、城管、黄河、漳卫南运河、恩县洼滞洪区和县、乡两级均已修订完善各自防汛预案,相应的洪水调度、物资调运、人员转移安置流程和职责分工等内容均得到进一步细化,可操作性明显增强。“前不久,我市还组织应急、水利、住建、城管和黄河等5部门对全市13个县市区防汛防台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发现问题以‘一县一单’形式反馈整改,汛前督促全部整改到位。”市水利局河道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加峰介绍。
立足工程,聚焦隐患,力求长期受益
“这个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于5月中旬就按原设计标准完成了对马颊河28.9公里河道的清淤治理,提前省节点要求45天,创造了河道治理的‘德州速度’。如今,这条河道的过水能力已较上年同期提高1倍以上,必将成为我市今年防洪除涝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前,在位于马颊河李家桥闸,马颊河清淤工程的负责人孙宝伦指着面前焕然一新的河道说。
  水利工程是确保防汛抗旱万无一失的核心支撑。
  2018年汛期,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为消除度汛隐患,省政府在灾后确定了一批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其中我市承担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防洪治理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8.6亿元,计划分2019、2020两年实施。今年,我市防洪减灾工程总投资3.7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徒骇河、马颊河防洪治理,包括对马颊河上游段28.9公里河道实施清淤治理,以及新建堤顶道路、涵闸,改建桥梁等。为确保项目进度快速推进,春节后上班第二天,市水利局就围绕徒骇河、马颊河治理成立专门建管处。同日,市水利局30余名工程管理人员,分赴禹城市徒骇河南营闸、马颊河乐陵大桥闸等关键节点,将指挥部、分指挥部设在了工程最核心的项目一线,靠前推进测量、迁占等前期工作,最终实现工程超前完成。
  防洪减灾工程高效推进,这在今年水利部门的工程建设中绝非个例。 2019年我市计划完成重点水利工程投资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涉及工程建设任务多达46项。比如在5月底前,我市就完成了李家桥闸、三刘闸、郑店闸、陵城区三里河闸、齐河县刘连闸等10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全市骨干水网防洪调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这些大项目、大工程,今年起我市还开展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这一投资2400万元的新体系,今年将覆盖陵城、齐河、平原、庆云4县区,建设内容涉及监测预警体系、应急保障建设等。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这些地区的基层防灾减灾水平可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开展的河湖清违工作,同样是我们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助力。 ”市水利局副调研员李宝龙在谈到防汛工程时这样说。所谓“河湖清违”,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市扎实开展的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记者从市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在今年的这项行动中,全市共拆除河湖违章建筑7944间,清除河湖乱堆垃圾7300处,清理河道渔网7545处,清理违法种植树木、苗圃1661亩,极大确保了县市区大小河道的行洪安全。“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切实肩负起全市防汛主体责任,从严从实、从早从细抓好防汛备汛工作,确保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全市安全度汛。 ”市水利局局长邢朝峰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