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官屯镇:58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胡官屯镇以“党支部+边角经济+贫困户”模式增强造血功能——58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刘磊
  7月2日,齐河县胡官屯镇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陶向东正在为村里的贫困户发放“扶贫西瓜种植管理费”。
  贫困群众陶明山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满脸笑容:“去年,村里把边角地整理出来种西瓜,我分了两亩半地进行日常种植管理。所有花销都是村集体的,我光出个力气,这就领了5000块钱,挺高兴。”
  陶庄村共有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5户中有家庭成员具备劳动能力。为激发贫困户利用自己双手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探索扶贫长效机制,去年,陶庄村对村内的荒废宅基地和边角地块进行了集中整平开垦,并单独拿出其中的13亩地作为扶贫地块,让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来负责日常的种植管理。
  今年,陶庄村种植的西瓜亩产30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6元,一亩地收入4800元,每亩去除肥料种子投入1300元,利润是3500元。贫困户每亩收益2000元,村集体每亩收益1500元。“收了西瓜后,我们接着要种香菜、芹菜、胡萝卜等,采收了这些菜之后再种植面条菜,这样一亩地一年能收三季,贫困户可以分三次‘管理费’。 ”陶向东说。
  陶庄村党支部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扶贫果蔬种植管理,扶贫地块种植成本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益,同时,增强了贫困户自食其力、自主脱贫的信心。“咱这种经营方式,是让贫困户通过自己劳动挣钱,提振他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生活有了奔头,他们就越干越带劲儿,自己的收入也就越高。”陶向东说。
  无独有偶,在省定贫困村马集村也建起了扶贫小菜园,该村主要通过扶贫岗位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我们村有6户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重活儿干不了,只能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村利用边角土地,集体出资种植了小拱棚蔬菜,让他们在这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给他们发工资,贫困群众一年在我们这儿打工能挣4000块钱。”马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本银说。
  近年来,胡官屯镇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利用“党支部+边角经济+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助力集体增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我们的工作把村周围的这些闲散地块儿进行了再利用,发展了边角经济,让全镇有劳动能力的58名贫困群众都参与其中,实现增收脱贫。”镇党委书记缑文利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